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眼塘镇联校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眼塘镇联校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少量的钠保存在水中 D. 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参考答案: D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错误;B.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B错误;C.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易与水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可隔绝空气,防止钠变质,C错误;D.硫酸亚铁易被氧化为硫酸铁,所以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D正确;答案选D。 2.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已知这些物质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1 366.8 kJ?mol?1、890.3 kJ?mol?1) A. H2(g)    B. CO(g)    C. C2H5OH(l)    D. CH4(g) 参考答案: B 【分析】 由燃烧热可知1mol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计算1mol物质的质量,进而计算1g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据此判断。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1366.8 kJ?mol?1、890.3 kJ?mol?1,则1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8kJ×1g/2g=142.9kJ;1g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kJ×1g/28g=10.1kJ;1g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6.8kJ×1g/46g=29.7 kJ;1g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kJ×1g/16g=55.6kJ;所以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O。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对燃烧热的理解与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理解燃烧热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的是 A.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B.Cl2+2NaOH=NaCl+NaClO+H2O C.5Cl2+I2+6H2O=10HCl+2HIO3          D.Cu(OH)2+2HCl===CuCl2+2 H2O 参考答案: C 略 4. 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 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 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 B. 2mol 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 C. HI与NaOH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 0.5mol H2(g)与0.5mol 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 参考答案: A 【详解】A. 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能量436kJ,断裂1molI2蒸气中化学键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所以相同条件下,H2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牢固,则H2比I2稳定,故A错误; B. 反应:H2+I2=2HI,生成2molHI需要吸收能量断裂旧的化学键1molH?H键和1molI?I键,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436kJ+151kJ?2×299kJ=?11kJ/mol<0,所以2mol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故B正确; C. HI与NaOH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 由B分析可知,H2+I2=2HI生成2molHI放出11kJ热量,所以0.5molH2(g)与0.5mol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故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应热和焓变。解题需注意化学键的键能越大,分子中的化学键越牢固;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据此解答。   5. 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C.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参考答案: B 6.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数目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的KClO3               B.75 mL 2 mol·L-1的NH4Cl C.75 mL 2 mol·L-1的CaCl2                 D.150 mL 3 mol·L-1的KCl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aCl:                              B.H2S: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NH4I:   参考答案: C 略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烃 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D、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烃有2种 参考答案: B 略 9. 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但铜丝质量小于m g的是 A.H2          B.CO           C.C2H5OH         D.H2SO4 参考答案: D 略 10. 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参考答案: C 【考点】过滤. 【分析】过滤是将固体不溶物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其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仪器组成,其中漏斗用来制作过滤器. 【解答】解:A.过滤时不需要烧瓶,该组仪器缺少了过滤所需要的烧杯,故A错误; B.试管夹是夹持试管时使用的,过滤时没有使用试管,不需要用试管夹,该组仪器缺少了过滤所需要的固定仪器的铁架台,故B错误; C.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滤纸、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这五种仪器为过滤所必须要用的仪器,故C正确; D.铁架台、烧杯、漏斗,这三种仪器为过滤所必须要用的仪器,过滤操作在常温下进行,无需加热,不需要用酒精灯,试管只能盛放少量药品,过滤用烧杯不需要用试管,但缺少玻璃棒,无法完成过滤操作,故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 A. 150 mL 3 mol·L-1的NaCl    B. 75 mL 2 mol·L-1的NH4Cl C. 150 mL 1 mol·L-1的KCl    D. 75 mL 2 mol·L-1的CaCl2 参考答案: A 50mL 1 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3=3 mol·L-1,A.150 mL 3 mol·L-1NaCl溶液中,Cl-浓度为3 mol·L-1×1=3 mol·L-1,故A正确;B.75 mL 2 mol·L-1氯化铵溶液中,Cl-浓度为2 mol·L-1×1=2 mol·L-1,故B错误;C.150 mL 1 mol·L-1K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1×1=1 mol·L-1,故C错误;D.75mL 1 mol·L-1CaCl2溶液中,Cl-浓度为2 mol·L-1×2=2 mol·L-1,故D错误;故选A。 12. 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A.Mg2+、Al3+、Fe2+ B.H+、Mg2+、Al3+ C.H+、Ba2+、Al3+ D.只有Mg2+、Al3+ 参考答案: B 解:第一阶段无沉淀,水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故AD错误,第三阶段有部分沉淀能和氢氧化钠继续反应,说明部分沉淀是氢氧化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铝离子,第四阶段沉淀的量不再随着氢氧化钠量的增多而增加,说明一定有一种沉淀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推知该沉淀是氢氧化镁,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 故选B. 13.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B正确;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二者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D.氨气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D正确,答案选C。 14. 某有机物的结构为,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酯化反应111.Com] C.能跟NaOH溶液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所以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送酯化反应,正确;C.该有机物含有羧基,能跟NaOH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正确;D.该物质无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 15. 已知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阴影3处的是(  )         A.2H2O2H2↑+O2↑    B.CO2+H2O═H2CO3     C.CO+CuOCu+CO2             D.Fe+CuSO4═FeSO4+Cu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的中的一种。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 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aCl2(2分) C:CuSO4(2分) (2)CO32-+ 2H+= CO2↑ + H2O(2分) (3)Cu2++2OH-+Ba2++SO42-=Cu(OH)2↓ + BaSO4↓(2分) 解析:(1)C盐的溶液呈蓝色,说明C中含有铜离子。由于Ag+只能和NO3-结合,所以一定存在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