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漳县第二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漳县第二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有明显胀大。则所用试剂分别可能依次是 A.甲:浓硫酸和木炭         乙:浓氨水和SO2 B.甲:双氧水和MnO2        乙:饱和食盐水和HCl C.甲:苯酚和Na2CO3溶液    乙:NaOH溶液和Cl2 D.甲:浓硫酸和蔗糖(滴有几滴水)    乙:氯化亚铁溶液和硫化氢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方程式写法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Cl2通入到FeBr2溶液中:FeBr2+ Cl2 = FeCl2 + Br2 B.过量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 3 SO2+2 NO3—+3 Ba2++2H2O = 3 BaSO4↓+2NO+4H+ C.高温煅烧石英和纯碱混合物:SiO2+ Na2CO3  Na2SiO3+ CO2↑ D.金属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2Na + Cu2+ = 2Na+ + Cu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均为氢氧化钠 D.反应2CO(g) =2C(s) + O2(g)  H>0可以自发进行 参考答案: A 略 4. 将钠、镁、铝各0.2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2∶1∶1             D.1∶1∶1   参考答案: 答案:C 5. 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               B.伦琴                   C.道尔顿               D.汤姆逊 参考答案: A 6.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0mL0.1mol·L-1醋酸溶液含有的分子总数一定小于0.01NA B.常温下,100mL 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A 比较CH3COOH和H2CO3酸性强弱 测同浓度的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 B 比较S和Si非金属性强弱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SO2出现浑浊 C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 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取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依据越弱越水解,CO32-+H2OHCO3-+OH-,能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因此应用同浓度的碳酸氢钠和醋酸钠进行比较,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SO2的水溶液是H2SO3,S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故错误;C、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硝酸钾,故正确;D、与新制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反应,要求溶液是碱性溶液,题目中没有中和硫酸,环境不是碱性,故错误。 8. 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 参考答案: 略 9.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     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     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Fe3+、Al3+、SO42—、K+     ④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     ⑤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     A.②③                   B.①③                   C.①⑤                   D.③④ 参考答案: D 略 10. 参考答案: D 11. 一种碳纳米管(氢气)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K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储存的碳纳米管放电时为负极,充电时为阴极 B.放电时负极附近pH减小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D.放电时,电池反应为 参考答案: D 略 12. 化学实验安全为先,下列操作与安全无关的是                       (    )     A.浓硫酸稀释时液体的倒入方式     B.气体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三分之二     D.中和热测定时在两烧杯之间加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弱酸,所以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胶体    C.溶液和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和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溶液得到22.4L(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阿伏伽德罗常数) 参考答案: B 略 14. A、B、C、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辛是由 C 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 + 乙 =丁 +辛,甲 + 丙 = 戊 + 辛;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 pH为 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 C 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 A、B、D 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 物均存在共价键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1.0 L 0. 1 mol/L 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 D.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 1.204 × 1024 个电子                                                                                                                                 参考答案: A 根据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丁是一元强碱且其中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推断出丁中金属元素为钠。甲+乙=丁+辛,甲+丙=戊+辛”; 丁是氢氧化钠,那么甲是Na2O2、乙是水,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结合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得到A为氢、B为碳、C为氧、D为钠元素。 A、元素 C 形成的单质是氧气,元素 A、B、D 形成的单质分别是氢气、碳、钠;氢气、碳、钠都能和氧气化合,所得化合物分别为H2O、CO2、Na2O2均存在共价键 ,故A正确;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B) > r(C) ,故B错误;C、1.0 L 0. 1 mol/L 戊溶液(碳酸钠)中阴离子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 1 mol,故C错误;D、1 mol甲(Na2O2)与足量的乙(H2O)完全反应共转移 1摩尔电子,即约6.02× 1023,故D错误。 15.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银氨溶液 没有出现银镜 蔗糖没有水解 B 锅炉中的水垢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浸泡后,再加入稀盐酸 水垢明显减少 锅炉沉积物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 C 常温下,在0.1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 溶液的pH减小 NH4Cl溶液显酸性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NaHCO3为难溶物   参考答案: B 入NH4Cl,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c(OH-)降低,pH减小,故错误;D、发生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属于可溶性盐,NaHCO3的溶解性小于Na2CO3,因为Na2CO3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变浑浊,故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          。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深棕红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a(ClO)2 + 4HCl(浓)=== CaCl2 + 2Cl2↑+ 2H2O(2分) (2)除去Cl2中的HCl(1分)   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2分) (3)d (1分) (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2分)          不能(1分)          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1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5分)现有A、B、C、D四种物质,B、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是一种强酸的酸式盐,将C加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D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对A、B、C、D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和记录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请回答:    (1)X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D溶液pH值大于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