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西宋乡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所以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CO2 30~40 B CO2 0~10     续表 选项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C NH3 30~40 D NH3 0~10   参考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溶液的温度在0~10 ℃的范围内,有利于NaCl的溶解和NH4Cl的析出。向溶液中加NaCl就是加Na+和Cl-,向溶液中加NH3就是加OH-NH4Cl的析出。 2. 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编号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固体氢氧化钠 存放在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接触被氧化,防止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接触而变质 B 碳酸钠晶体 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 防止风化成粉末而变质 C 液溴 存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防止挥发 D 硝酸银溶液 存放在无色玻璃塞的试剂瓶中,放在冷暗处 防止见光分解 参考答案: B 略 3. 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一组液体是                                            A.甲苯、四氯化碳                   B.苯、汽油  C.硝基苯、一氯丙烷                 D.酒精、溴 参考答案: B 4. 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甲苯      B.硝基苯         C.2-甲基丙烯         D.2-甲基丙烷 参考答案: D 略 5. 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参考答案: A 略 6.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消耗的O2最多的是() A.C3H4     B.C2H4    C.CH4      D.苯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 分析:由C+O2→CO2,4H+O2→2H2O可知,消耗32g氧气需要碳12g,需要H元素4g,故等质量时,有机物含氢量越大,燃烧时消耗氧气越多. 解答:解:A、C3H4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3:4; B、C2H4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2:4; C、CH4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1:4; D、苯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4:4; 故CH4中H的质量分数最大,相同质量甲烷消耗氧气最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烃燃烧反应进行计算,明确相同碳原子数时H原子个数越多消耗氧越多是解答的关键,不必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简化了计算过程. 7. 往c(H+)相等的一元酸HA和HB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当收集到的H2气体相等时,消耗酸的体积V(HA) > V(H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消耗锌的质量m(HA) > m(HB)           B、HA一定是强酸 C、消耗酸的物质的量n(HA) = n(HB)       D、生成H2的平均速率V(HA) < V(HB) 参考答案: CD 略 8. 反应N2O4(g)2NO2(g) △H= +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B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B浅 C.T1>T2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参考答案: 略 10. 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X 气体和 2mol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 X、Y、Z 的浓度之比为 1∶2∶2 D .单位时间消耗 0.1molX 同时生成 0.2molZ 参考答案: AB 11. 有关合理用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症下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 B.能被充分、快速吸收而无刺激性的药物,可在饭前口服 C.一种药物的用量,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大量的临床研究确定的 D.服药一般用温开水,止咳糖浆也可用水冲服 参考答案: D 12. 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80% 参考答案: A 略 13. 能将转化为的试剂是(    ) A.金属钠                                  B.小苏打溶液 C.NaCl溶液                                D.烧碱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主要成分是H2O        B.吸入CO可导致人体中毒 C.SO2可大量用于漂白食品       D.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Na2CO3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干冰的主要成分是CO2,A错误;B.吸入CO可导致人体中毒,B正确;C.SO2有毒,不能用于漂白食品,C错误;D.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NaHCO3,D错误,答案选B。 15. 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量的比较中正确是 A.烷烃最多    B.烯烃最多       C.炔烃最多        D.三者一样多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已知25℃、101 kPa下,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写出表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学生甲用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测定中和热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         。 ②该装置中有一处错误是:                      ,如果用该错误装置测定,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③如果,该生用50 mL 0.25 mol/L的稀硫酸与50 mL 0.55 mol/L的稀烧碱溶液,他用试剂的用量的理由是:           。 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定某种数据,完成一次实验,需要测定该数据的次数为     次。 ④若反应前溶液以及中和后的混合液的密度均设为 1 g/cm3,混合前酸与碱的温度均为 t1,混合后溶液的温度为 t2,比热容为 4.18 J/(g·℃)。 那么该生测定中和热:ΔH=                  。 (3)学生乙用2 mol/L的硫酸来测定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快慢,设计如图(Ⅰ)装置:                图Ⅰ                         图Ⅱ ①     该生两次实验测定时间均设定为10 min,那么他还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                                              。 ②如果将图Ⅰ装置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改为图Ⅱ,实验完毕待冷却后,该生准备读取滴定管上液面所处的刻度数,发现滴定管中液面高于干燥管中液面,应先采取的操作是:                                                          。 ③该实验结果中,你估计与酸反应较快的是        。 参考答案: (1)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ΔH=-57.3 kJ/mol (2)① 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 未用硬纸板(或塑料板)盖住烧杯      偏低 ③ 保证硫酸完全反应    3  ④-kJ/mol(或-kJ/mol) (3)①测定相同条件下氢气的体积   ②向下移动滴定管,直到两边液面相平  ③锌粉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8分)化合物IV为一种重要化工中间体,其合成方法如下: (1)化合物I的化学式为       ;化合物IV除了含有-Br还有的官能团是        。 (2)化合物II具有卤代烃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烯,该反应条件是          。 (3)1mol化合物III与足量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                        。 (4)化合物IV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合物V,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根据题给化合物转化关系及相关条件,请你推出(2-甲基-1,3-丁二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得到有机物VI和VII,结构简式分别是为       、       ,它们物质的量之比是         。 参考答案:    (1) C6H9Br (2分) ;羟基和羧基 (2分)                    (2)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2分) (3)方程式   (4)(3分,化学式写错0分;没写条件或条件不完整,扣1分;写可逆符号不扣分) (5)(6分)   或                          ;1:2(每空2分) 18. 图为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已知它为正二十面体(有二十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一个顶点各有一个硼原子,通过观察,此基本结构单元由多少硼原子构成?     参考答案: 该晶体的晶胞由二十个等边三角形构成,而每个等边三角形有3个顶点,这样共有20×3=60个顶点,但每个顶点又被相邻的5个等边三角形所共有,所以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顶点数应为: 20×3×=12个。 19. 为什么H2O分子的键角既不是90°也不是109°28′而是104.5°? 参考答案: 因为H2O分子中中心原子不是单纯用2p轨道与H原子轨道成键,所以键角不是90°;O原子在成键的同时进行了sp3杂化,用其中2个含未成对电子的杂化轨道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