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高效备课精研】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举报
资源描述
第23讲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风蚀作用】风蚀作用磨蚀作用吹蚀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风沙中的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摩擦或撞击,或在岩石裂隙中进行旋磨【风沙运动】风沙运动包括蠕移、跃移和悬移三种形式。悬移跃移蠕移20.05mm小于0.05mm风向风蚀蘑菇形成原因:距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高处,气流中沙量少,磨蚀少;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地貌】风蚀壁龛形成过程:阳光晒热岩壁,使岩石内部的矿物体积不同程度地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加之岩石受热时,其内部的盐溶液顺毛细管上升到近表面的细孔中结晶,撑胀岩石,使之发生崩解。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以后,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之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为石窝。大的石窝又称为风蚀壁龛(kn)形成原因: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作用所形成椭圆形的洼地,洼地多沿主风向延伸。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蝶形洼地。较深的风蚀洼地如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即形成风蚀湖。如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拉湖,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查干诺尔,毛乌素沙地中的乃林淖尔等。【风蚀地貌】风蚀洼地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风蚀谷无一定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沿主要风向延伸,蜿蜓曲折,长者可达数十千米。风蚀柱风蚀谷【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谷概念: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形成过程:雅 丹 地 貌 的 形 成 过 程【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河湖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气候干旱干缩产生裂隙风力侵蚀裂隙扩大垄槽相间概念: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形成过程:【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图示-水上雅丹地貌(湖水上涨淹没)雅丹是干旱气候区的河湖相沉积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景观。图a为“楼兰故城附近的一种顶平身陡的雅丹地貌景观”,图b为“楼兰故城及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対点训练1.对楼兰故城附近“顶平身陡”雅丹形态的形成解释合理的是A.偏南风长期侵蚀作用下的结果 B.常年风化作用与流水侵蚀的结果C.水平岩层长期物理风化的结果 D.长期风力侵蚀及风化作用的结果2.楼兰故城周边雅丹地貌广布,由此推测当地地表植被一直稀少河流沉积规模始终很大地势长期较为低洼曾经有湖泊且面积较大A.B.C.D.DC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2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A対点训练【风力搬运】沙尘暴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防治(1)工程措施: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2)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组织管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风沙活动】功能: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功能:可阻止沙丘流动【风积地貌】风积作用概念: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称为风积作用。过程:在风沙搬运的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颗粒物特点:在沉积过程中,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或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当挟沙气流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较冷的气流时会向上抬升,这时一部分沙粒不能随气流上升而沉降,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湖盆附近分选性分选性/次序性次序性判断风向?1.利用新月型沙丘形状判定:翼角指向为下风向2利用移动沙丘坡度陡缓判定:迎风坡缓,背风坡陡3.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颗粒大一侧为上风向【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示意某海岸地貌纵剖面,主要有沙滩、沙堤、风成沙丘,其中风成沙丘种植大量木麻黄。受特大高潮、高潮、低潮时海水沉积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影响,甲、乙、丙三处沙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45题。1.甲、乙、丙三处沙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丙甲 D.乙甲丙2.种植木麻黄的作用主要是A.防风固沙 B.涵养水源C.减弱风蚀 D.美化环境対点训练DA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3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BBD対点训练成因:新月形沙丘移动到环境条件较好地区,由于两翼离地下水位两翼离地下水位较近而易被植被固定、中近而易被植被固定、中间部分部分较难固定而固定而继续前移形成抛物前移形成抛物线状沙丘状沙丘,如果两个丘臂被拉伸近于平行,则沙丘外形呈U字型,又似发夹,称U形沙丘(U-shaped dune)或发夹沙丘(hairpin dune);沙质海岸沙丘迎风坡遭受强烈侵蚀形成风蚀坑,沙粒在风蚀坑下风侧沉积受植被作用而形成抛物线状沙丘;流动新月形或横向沙丘经固定后,沙丘迎风坡遭受侵蚀,沙物质在丘顶和背风坡堆积生成抛物线状沙丘。(海南地理)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A.B.C.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CBD真题再现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1.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丹 娘 沙 丘 的 形 成 过 程丹娘沙丘丹娘沙丘地点地点: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地段【地地理理过过程程】外力(主要是流水)搬搬运运、沉沉积积河流枯枯水水期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及低阶地出出露露受风风力力作用,河漫滩及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抬升并在顶部附近堆堆积积,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在背风坡滑落,形成陡峭的滑落面。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2.该沙丘在每年冬春季节面积有所增加,夏季面积有所缩小,简要分析丹娘沙丘面积变化的原因。该地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大风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在丹娘沙丘处堆积,沙丘面积增加;(2分)夏季河流水位高,流速快,淹没部分大且对丹娘沙丘侵蚀作用强,沙丘面积缩小。(2分)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3.丹娘乡以农业为主的优势有哪些?位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其他地区好;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水源;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答3点,6分)1.物质条件沙源(1)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风积地貌】成因分析2.动力条件大风(1)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2)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常见会加强风力的地形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4)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风积地貌】成因分析3.堆积条件(1)风力减弱(2)地形/植被阻挡(3)下垫面性质改变(风沙流在湖盆附近遇冷抬升,一部分沙粒不能随气流上升而沉降)。【风积地貌】成因分析【风积地貌】黄土高原 黄土呈灰黄或褐黄色,是一种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性、垂直多孔性、垂直节理理(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发育等特点。黄土物质的颗粒以粉沙(0.005 0.05毫米)为主,富含CaCO3。全球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我国黄土区的西面和北面与沙漠相连,从西北向西北向东南依次南依次为戈壁、沙漠、黄土戈壁、沙漠、黄土。黄土高原黄 土 高 原 的 形 成 原 因【风积地貌】黄土高原冬季风黄土高原成因:黄土高原是典型的风积地貌。在地质历史时期,亚洲地区强大的偏北风将中亚和蒙古高原的细小风化物搬运至南方,受秦岭和太行山阻挡而沉积,形成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形成时期风速有大有小,因此黄土高原具明显的层状结构,各层颗粒物粒径不同。【风积地貌】黄土高原【风积地貌】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因此土质疏松,多孔隙,且垂直节理发育,许多颗粒物易溶于水。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