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课件-六年级语文部编版

举报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小 学 语 文 文 言 文 阅 读录目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壹指点迷津指点迷津贰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叁壹温故知新温故知新 文言文字词一、词类活用二、通假字三、一词多义四、古今异义一、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例:“雨雨雪霏霏”“天雨雨墙坏”。例:“驴不胜怒,蹄蹄之”。2.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天下苦苦秦久矣”。例:“吾妻之美美我者,私我也”。3.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例:“群臣吏民能面面刺寡人之过者”。雨:下雨。雨:下雨。蹄:用蹄踢。蹄:用蹄踢。苦:苦于,被压迫。苦:苦于,被压迫。美:认为美:认为美。美。面:当面。面:当面。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悦”,意思是:高兴。论语学而2.路转溪桥忽见。“见”通“现现”,意思是:显现,出现。西江月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意思是:喂养。马说三、一词多义(一)举(一)举1.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2.发起,兴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3.全:举世无双。4.提出:举一反三。5.任用: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道(二)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四、古今异义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江河:古,专指长江和黄河;今,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滕文公)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臭:古,气味;今,只指难闻的气味。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四、古今异义3.词义转移词义转移闻:古,听,是听觉;今,一般指“嗅觉”。例:我闻其声,不见其身。(诗经)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爪牙:古,原指武臣或得力助手;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例: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fn)垣(yun)。(与凤翔邢尚书书)5.其他常见古今异义词其他常见古今异义词举例“或”:古,有的。今,或者。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贰指点迷津指点迷津思考:这些诗文在翻译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1.屠惧,投以骨。(狼)投以骨:“以骨投(之)”,状语后置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主谓倒装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何以解忧:“以何解忧”,倒装(宾语前置)4.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顾:“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一、判断句二、省略句二、省略句三、倒装句三、倒装句四、被动句(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四、被动句(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句式,通常都有固定而明显的格式,我们在翻译中要注意把“是”翻译出来。1.句式一:“,也。”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靠的是勇气。2.句式二:“者,也”。这是最常见的格式。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廉颇是赵国的良将。3.句式三:“,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4.句式四:“者,”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应该继位的人是公子扶苏。二、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3.省略宾语1.省略主语:有的句子中没有主语,有可能它的主语和前边句子的主语一样,有可能和后边句子主语一样,或者在谈话过程中为了显得不那么啰嗦就给省略了,这样的句子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把它省略的主语找出来。例:损其家口,充狙之欲。(朝三暮四)(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满足猕猴的食欲。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有时候一句话里有相同的动词,作者会对相同的动词进行省略。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3.省略宾语:例:屠惧,投以骨。(狼)应为“以骨投(之)”。屠夫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例: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三、倒装句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主状谓谓(定)宾宾1.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全句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例:贤哉,回也!(回也,贤哉)一论语2.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孔子云:“何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忌不自信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自信”即“信自”。全句可译为:邹忌不信自己(比徐公美)3.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荆州之民附操者。(资治通鉴)“附操”修饰的是“民”。全句可译为:荆州依附曹操的百姓。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好事”修饰的是“少年”。全句可译为: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数量词做定语后置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六一居士传)正常语序应为“一万卷书”、一千卷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4.状语后置用介词用介词“于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后置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臣本布衣,躬耕于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出师表)介词介词“以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狼)全句为“以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四、被动句(有标志词的被动句)1.1.用用“为为”表被动:表被动:例:身死人手,为为天下笑者。(贾谊过秦论)连皇帝自身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为所吞。幼时记趣2.2.用用“被被”表被动:表被动:例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四、被动句3.用用“见见”或或“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被欺骗。4.用用“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翻译五字诀流畅翻译五字诀字字句句留删换补调“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句句通顺,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三字标准壹贰叁翻译下列句子1.1.庆历四年庆历四年春,春,藤子京藤子京谪守谪守巴陵郡巴陵郡。”(岳阳楼记岳阳楼记)2.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阳晋,拜,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史记)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攻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1.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 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2.古今通用词语。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姓与名全出现,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例: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留壹归纳下列语句翻译的特点1.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无实意)译:打仗,是靠勇气的。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它作为自己的 功劳。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无实意,)译: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同上。也:助词,句中表停,顿无实意)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5.公将鼓之(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译: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发语词等;注意甄别,不要把不该删除的词语删掉。删贰翻译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璧有瑕,请指示王。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指出来,给看)(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的原因,意外的变故)本字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译出古今区别;通假字;被动句和判断句要把古词换今词。换叁说出下列句子中兵的意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瑜得精兵五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兵器)(士兵,士卒)(战争)字字落实留删换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竖子,不足与 谋。今以钟磬置 水中。(你)(鼓)(鼓)(之)(于)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的乱增添内容补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甚矣,汝之不惠!”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翻译下列句子 把文言句中的变式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调伍文从句顺要补调流畅翻译五字诀字字句句留删换补调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一些无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应删去。变式句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把古词换成现代词留删换补调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文言文翻译歌诀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练习一】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A问所从来,具答之。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孔子云:“何陋之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练习二练习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释: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下:靠下。益:更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翠鸟先高作作巢以避患患()()2思考:阅读本文使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筑 灾祸 2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到头来是害了他们。【练习二练习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刘向战国策注释:注释:邹(zu)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战国时的一小尺应为23.1厘米,所以八尺是大约是184厘米。昳(y)丽:光艳美丽。窥镜:照镜子。孰:谁,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