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远程继续教育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考试答案公共课考试题库答案完整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丨题:对咨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C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 C:新领域消费 r D:可连续消费 第2题:()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C A:太阳能 ° B:水电 r C:火电 D:石油 第3题:()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 A:认知性 C B:可行性 r C:可操作性 C D:可承受性 第4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C A:政策支持 C B:法律保障 r C:节能减排经验 ° D:技术低 第5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涉及“五个层次”,不涉及()。 A:恒温消费 c B:经济消费 C C:安全消费 ° D:环保消费 第6题: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冋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c A:二氧化氯 C B:二氧化硫 ° C:二氧化碳 C D:二氣化氮 第7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于()年完毕。 c A:1988 年 C B:1989 年 C:I990 年 ° D:2023 年 第8题: 6 r r r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虫要集中在()地区。 A:北部 B:中部 C:南部 D:东部 第9题: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10题:气候变化是由()的变化引起的。 C A:生态系统 r B:环境系统 r C:水系统 ° D:气候系统 第11题:山于瓶利昂,可以存在50至100年,即使议足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 以后才有也许复原。 2050 年 2051 年 2052 年 2053 年 I) 第1Z題:( r r ),英国科学家初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1982 年 B:1983 年 C:1984 年 D:1985 年 第13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涉及()。 C A r r c c 人 政策 市场机制 自然 D 第I I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O r 日 r r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順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运用原则 第15题:融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r r c r A:5N B:60% C:70% D:8微 第16题:诃再生能源不涉及()o A:石油 B:太阳能 C:风力能 D:水力能 6 r r r 第17题:低碳模式可分为()个力:相影响时间跨度。 r A•三 r C r A: r B: r C: 厂D- 六 第18題:初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 《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19题:矿产资源运用指标分析中的指标是() C A:工业用水反复运用率 B: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 ° C:金属再生运用率 D: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 第20题:下面属于低碳消费指标的是()O c A:单位GDP能耗 B:箪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 C:人均碳排放 C D:二氣化碳排放因子 第21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不涉及()。 C A:大气环境 C B:水体环境 r C :固体废物和城巾生活垃圾 ° D:核污染 第22题:()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r A:保护环境 ° B:人口众多 r C:发展科技 c D:计划生育 第23题:关干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 C 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結构 C B: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 C:有助于减少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勅性 ° 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第24题: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涉及()。 C A:世界性的计划生育 C B:控制人口规模 ° C:只顾发展经济 C D:提高人口质素 第25题:()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冃的是资源高效运用和生态环 境优化,齢高目的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也许延长。 ° A:循环经济 r B:低碳经济 C:可连续发展 D:绿色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第26題:会民参与低碳*肖费方式需要关注“5A"步及(). 17 A:认知性 匠B:可行性 17 C:可操作性 17 D:可承受性 第27题:践行低碳生活要()。 ° A: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17 B:杜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 ° C: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 17 D:低碳饮食 第28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匠A:发展水平低 7 B:长期以煤炭为主 「C:法律保障 17 D:技术水平低 第29题:增长温室气体吸取的途径重要有(). 17 A:植树造林 17 B:采用固碳技术 C:减少人口 「D:大量消费汽车 第3。题:摔制酸性污染物排放和酸雨污染的重要途径有(). 17 A:减少煤炭中硫含量 17 B:使用各种低硫燃料 17 C:改善燃烧技术 17 D: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裝置 第31题:循环经济发展中三个主体是(). 17 A:政府 17 B:公司 17 C:公众 「D:外资 第32题:舆论支持虫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7 A:加强学校教育 17 B:开展在职培训体系 C:网络媒体宣传 17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第33题: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17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17 B:能源结构严或高碳 °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豈排放过多 第34题:亜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17 A:整体效应原则 17 B:生态平衡原则 「C:发展科技原则 17 D:自我调控原则 第35题: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17 A:政府 17 B:公司 17 C:高等院校 卩D:科研院所 判断题 第36题: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民间机构牵头,公司,社会团队,政府共同参与促进碳的减排,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 &是 。否 第37题: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厂是 &否 第38题: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约生产塑料袋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是 C否 第39题:日本是美国昴大的出口国,出曰是拉动中国纾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 。是 $否 第1。题:离差值增大,表白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长,气候变化敏感性则减小。 厂是 ⑥否 第41题: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长5〜 6°C0 6是 厂否 第42题: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G是 厂否 第13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因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提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 类。 &是 厂否 第"题: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助于I:业化国家的策略,其用意是十分 深刻的。 「是 。否 第45题: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市场机制. 。是 &否 第46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 。是 &否 第47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打岀现。 厂是 &否 第 g 矿产资源运用指标用来衡排矿产资源的运用效率和回收效率,涉及: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 率和金雇再生运用率C ④是 厂否 第19題:低碳产业集群是指低碳产业及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全世界的聚集. 厂是 &否 第5。题:我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重点应当放在低碳产业的发展. &是 厂否 第5】题:低碳产业创新系统应以保持和提高我国低碳产业的可连续竞争力为系统II的,以低碳产业 技术的有效发明、扩散与运用为系统核心. &是 。否 第52题: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 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 &是 厂否 第53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营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 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公司、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 各自积极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 &是 厂否 第54题:K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比-直居于较高水平。 G是 厂否 第55题:丑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公司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6 曰 C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业 一、多选题 1.荒漠化大体有四类(ABCD )导致。(多选)P18 A、风力作用下 B、流水作用下 C、物理和化学作用下 D、工矿开发 2.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多选)P239 A、 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 仅将公司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 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 以上都对 3. 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运用指标分析涉及(AB )。(多选)P154 A、 页要矿产盜源回收回采率 B、 金属再生运用率 C、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运用系数 D、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4. 增长温室气体吸取的途径重要有(AB )。(多选)P12 A、 植树造林 B、 采用固碳技术 C、 减少人口 D、 大量消费汽车 5.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ABC )。(多选)P227下 A、 以人为本 B、 树立全面、协调、可连续的发展观 C、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D、 坚持社会主义 6.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涉及(BCD )。(多选)P194 A、 人类技术创新与外界环境的矛盾 B、 人类生活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规定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 C、 人类变革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的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 D、 地球矿藏等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7.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D )。(多选)P90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设备更新 D、发展观的改变 8. 低碳经济的内涵涉及以下三个方面(ABC )。(多选)P30-31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派的低碳化 C、 消费的低碳化 D、 投资的低碳化 9.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性中的动态运营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营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ACD )。(多选)P162 A、低碳高效经济系统 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 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 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 1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设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ABCD )<, P232-233 A、 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 B、 建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C、 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也许延长 D、 以上都对 11.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性中的系统整体特性涉及(ABCD )。(多选)P159 A、 系统目的复杂多元 B、 系统要素互为基础 C、 系统层次有序众多 D、 系统运营动态演化 12.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 )。(多选)P212-214 A、 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 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 限制开发原则 D、 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