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高三语文王大绩备考系列:古文古诗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文古诗一古文阅读基本要点1.古文复习的几个要点古文考查是一项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顿绝方苏 每次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总会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叩头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例11994每至哭踊,顿绝方苏。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例2.文言实词的知识积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其他名篇中常出现的文言实词;*考查重点为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部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既考查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结合文意理解的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并重。*3.文言虚词的知识积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考查重点是十八个文言虚词中一般用法中比较特殊的那些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学习和复习的重点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结合理解相关文意。*例12003年北京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B.崧辞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D.君乃舍之 乃:就A.哀:悲伤 B.辞:推托C.识:见识 D.乃:就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公辞焉 殽之战汝识之乎 石钟山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答案:B例22003年全国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A.讽:劝告 B.哂:讥笑C.遇:优待 D.务:致力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答案:C例32001年全国卷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勿附于秦 六国论乘鄂渚以反顾兮 涉江追亡逐北 过秦论A.拔:被攻取 B.附:归附 C.乘:巡视 D.北:指败逃者 答案:C例42004年全国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 因召里中少年,戒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AB不译(连词)不译(连词)趁(介词)于是(连词)例42004年全国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以此知之,故欲往CD替(介词)替(介词)用、由(介词)用、由(介词)例5 2005年全国卷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举手指之而言吏人莫不怀之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AB他(代词)他(代词)呢(助词)他(代词)例5 2005年全国卷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所食唯菽盐菜而已所居第屋,不免霜露并收庸为市官马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CD的(助词)的(助词)替(介词)替(介词)例62002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等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72003年全国卷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国 君 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 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试题举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募有能捕之者(捕蛇者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屈服 例1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例2 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A B C D.当时法令规定恩德感动民众皇帝派人慰问皇帝追思伤情恩德感动民众恩德感动民众法禁乞均为均宋均上使上闻 例3 2007年全国卷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是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故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 追 悲 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狱中杂记)澭水暴益(察今)谨使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终不敢诘(狱中杂记)恭敬 例4 2007年全国卷 文言实词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AB怀异志谩骂使者怀异志非诮高祖 例52007年全国卷 信息筛选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重荣怒,执拽剌 此晋万世耻也CD诱入吐浑非诮高祖捉拿使者非诮高祖 例62007年全国卷 分析归纳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 馘,命 漆 其 首 送 于 契 丹。*例7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例7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 乱,希 望 晋 朝 廷 与 重 荣 同 时 受 损。例8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把第I卷文言文 阅 读 材 料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例82007年全国卷文句翻译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例92007年北京卷 文言实词 6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徐而察之(石钟山记)使正 例102007年北京卷 文言虚词 7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AB极(副词)到(动词)这些(代词,代上文“刻肌肤,镵皮革”)不译(主谓间助词)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CD全(副词)全(副词)来(连词)凭(介词)例112007年北京卷 文言句式 8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而 例122007年北京卷 筛选信息 9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 BC D表明法律的作用有限 反证礼义教化的重要 表明世俗对人的影响 说明重视礼义的结果 说明礼义教化的作用 说明礼义教化的结果 例132007年北京卷 分析归纳 10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 也。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例142007年北京卷断句 11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朕始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