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大外科学总论教案03体液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

举报
资源描述
教案首页 第_1次课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年级 20 级 专业、层次 临床等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 型(大、小) 理论大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体液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1)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7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液、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了解正常体液代谢。 ☉熟悉各类型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的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概述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 体液平衡的调节和酸碱平衡的维持;(1学时) 缺水的类型(等渗、低渗、高渗)各类型缺水、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失调的病因、病生、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容量、浓度、成分异常* (1学时) 教学方法: powerpoint插入视频文件系统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 讨论法(病案分析、提问√)、演示、实验法等。其它:幻灯演示、演讲为主提问、解答为辅。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缺水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补液量计算及液体性质选择)。* ☉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及主要离子分布: 1)、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主要离子分布 2)、功能性细胞外液和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二、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1、体液平衡包括①水平衡②电解质平衡③渗透压平衡④酸碱平衡 2﹑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3、血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1)、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 恢复和维持正常渗透压 2)、肾素--醛固酮系统 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两因素同时存在时血容量优先。 三、酸碱平衡的维持 1、体液缓冲系统 2、肺的呼吸 3、肾的排泄 四、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1、许多急、重症存在严重内环境紊乱现象 2、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表现多种多样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㈠ 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1、概念 2、代偿机制 3、病因 4、临床表现 5、诊断 6、治疗 (二)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1、概念 2、代偿机制 3、病因 4、临床表现5、诊断 6、治疗 7、补钠量计算公式 8、补液原则 (三)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   1、概念 2、代偿机制 3、病因 4、临床表现 5、诊断 6、治疗 7、补水量计算公式 8、补液原则。 (四)水中毒--稀释性低血钠 1、概念 2、代偿机制 3、病因 4、临床表现 5、治疗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8ˊ简单介绍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以及酸碱平衡的维持。使学生了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5ˊ 5ˊ 8ˊ 5ˊ 6ˊ 6ˊ 6ˊ 5ˊ 二、体内钾的异常 (一)低钾血症 1、定义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6、补钾的原则 (二)高钾血症 1、定义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三、体内钙的异常 (一)低钙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高钙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四、体内镁的异常 (一)镁缺乏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镁过多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五、体内磷的异常 (一)低磷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高磷血症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ˊ强调低钾血症的定义,通过归纳法介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解释低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和酸性尿的原因。 强调补钾原则。 5ˊ强调高钾血症的定义,通过归纳法介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强调高钾血症的抢救原则。 4ˊ简单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7ˊ其他各种成分异常在临床上有相似表现,须先考虑最常见者,然后用排除法、归纳法确立诊断,经实验室证实后同时施行对因对症治疗。 小 结 根据容量、浓度、成份异常及PaCO2、HCO3_ 、pH值三大要素为中心铺开讲解。 掌握各种脱水和血钾异常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治疗上强调治疗原发病同时在完整诊断的基础上对症治疗。015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体液平衡失调有哪三种表现? 细胞内、外液的主要阴(阳)离子是什么? 什么是阴离子间隙,其正常值是多少? 容量因素与浓度因素同时存在时,前者占优是指什么?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酸硷平衡失调及外科处理原则 实施情况及分析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外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