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里有狂犬疫苗抗体检测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健康 MacroAreas Health |重庆哪里有狂犬疫苗抗体检测 重庆哪里有狂犬疫苗抗体检测 一、 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标准检测方法包括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和小鼠脑内中和试验(MNT)。由于RFFIT法无需使用小鼠,所用时间短(24小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RFFIT方法也是我国现行药典规定的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标准方法之一。此外,常用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还有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T)。用ELISA法测定的抗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体滴度与用病毒中和试验测定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约80%符合率),但相应试剂盒尚未普及。 二、 狂犬病疫苗中和抗体检测的意义 1、 明确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保护性抗体。 2、 保护性抗体是否达到保护水平。 3、 确保免疫接种有效。 (二) 重庆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 一般情况下,按流程注射狂犬疫苗后免疫成功率几乎100%,一般不需要检测抗体的。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指出,发达国家中应用细胞培养疫苗免疫失败率为每80000人中1例,而发展中国家为每12000到30000人中发生1例,主要原因包括:局部伤口清洗不当、多部位咬伤未发现细小伤口而遗漏处理、疫苗注射部位不正确、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应用率低,未完成全程接种等。此外,患有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都会影响狂犬疫苗的接种效果。 目前,由于检测条件的限制,重庆大多数医疗单位(疾控中心、医院等)均未开展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主要通过区域委托检测的方式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医学机构(P2或P3生物安全实验室)合作。 泓域健康(MacroAreasHealth)聚焦创新性医疗与健康技术服务,作为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大健康”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1年底,泓域健康与国内外80余家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并在北京、重庆、广州、杭州、南京、武汉、青岛、大连、成都等全国13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系统开展包括“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HPV中和抗体检测”等疫苗接种后效果评价在内的多项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公卫筛查等专业服务。 目前,泓域健康建立了完善的“咨询预约+血清采集(重庆主城区)+标本检验”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标本采集和全程冷链保存,保障标本安全并实现“第一时间检测”。此外,泓域健康通过不断完善的在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流程的同步反馈,满足用户的及时查询需求。 三、 狂犬病发病机理 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因移植狂犬病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发病也偶有报道,但病毒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 嗜神经性是狂犬病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特征,病毒的复制几乎只限于神经元内。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不进入血液循环(通常在血液中检测不到狂犬病病毒),而是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的终板和轴突侵入外周神经系统。在一些蝙蝠变异株中,由于嗜皮肤性,病毒增殖也可以发生在感觉神经。病毒进入外周神经后,以运输小泡为载体,沿轴突以逆轴浆运动的方向向中枢神经系统“向心性”移行,而不被感觉或交感神经末梢摄取。其移行速度取决于转运方式,逆向轴突运输速度较快,可达5-100mm/天,如一定范围内(如10μm至2cm)的突触同时受感染,病毒移行速度甚至会更快。 病毒在轴突移行期间不发生增殖,当到达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增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动物实验发现,狂犬病病毒从脊髓上行到脑的扩散速度非常迅速,一旦侵入脑则迅速增殖,脑干最先受累,也是感染最重的区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增殖后,病毒通过在运动轴突的顺向轴浆运输“离心性”扩散进入腹侧根、背根神经节及其感觉轴突,并感染感觉轴突支配的肌梭、皮肤、毛囊及其他非神经组织,主要累及神经丛和唾液腺腺泡细胞,并经唾液腺排放到唾液中,再由咬伤伤口或被带毒唾液污染的粘膜传播到下一个受害者。在感染末期,心、胰腺、肾上腺和胃肠道等神经外组织也同时受累。临床发病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外的器官中。 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此外,肌肉特异性小RNA可能通过抑制病毒在肌肉中的转录和复制影响潜伏期。狂犬病实验感染动物(如犬)的最长潜伏期为半年。在潜伏期内,病毒主要存在于外周肌肉或神经细胞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狂犬病病毒后,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均可引起严重的进行性脑、脊10髓、脊神经根炎,病毒数量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人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种,临床分型可能与病毒对神经组织不同位点的特异性反应有关,而与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解剖定位无关。电生理学研究发现,麻痹型狂犬病的虚弱症状与外周神经轴突病变或者脑白质变性有关。病毒首先侵入运动神经元解释了狂躁型狂犬病人亚临床的前角细胞功能失调要早于感觉消失症状的出现,并且症状首先发生在被咬伤部位附近,再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同样的解释也适用于麻痹型狂犬病人的前驱症状和体征。犬类麻痹型狂犬病的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脑干部位神经束的完整性受损,限制了病毒向前脑的传播。病毒的免疫逃避策略加之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阻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的清除。目前尚无狂犬病病人因免疫抑制或加强而死亡的证据。 如无重症监护,病人会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1-5天内死亡。目前对狂犬病导致死亡的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尽管脑、脊髓、脊神经根的炎症广泛分布,但并没有破坏神经组织结构。死因可能是由于控制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功能障碍。 资料来源:《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