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汪曾祺风俗乡土小说的艺术特征

举报
资源描述
浅谈汪曾祺风俗乡土小说的艺术特征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突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这离不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热爱。汪曾祺自身豁达平和的性格也筑造了他风俗乡土小说独有的艺术特点。 乡气浓。语言充满中国味儿,乡土气息浓厚。正因为汪曾祺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融合书面语和口语,富于地域色彩,所以他的作品可以雅俗共赏。在小说《受戒》中描述了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是想当和尚的明海,一个是可爱的姑娘小英子,文中用许多充满乡村气息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人嬉笑打闹的场景,如:“格当嘚——”“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你一天到晚唧唧呱呱——”“x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等等,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他还在《人间草木》中曾为栀子花鸣不平写到: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又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味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也能感受到他幽默风趣的性格。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中国味儿。 细节真。文字平淡朴实,注重细节描写。看了汪老的几篇作品后,它们都能让我沉迷且久久回味,究其原因,是详尽而有趣的细节描写打动了我,看着他的文字我的脑海里就已经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段文字来自《人间草木》,一句话融合多种感官,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充满生活气息,平淡而具有韵味,这也能让我感受到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关心身边的事物,所以读起他的文字来感觉神清气爽。在《大淖记事》中描写挑夫们吃饭的场景就这么写道:“他们吃饭不怎么嚼,只在嘴里打一个滚,咕咚一声就咽下去了。”这么写不仅形象的写出了挑夫们的吃相,显示出了挑夫的淳朴,也让读者感觉非常有趣。 文风美。汪曾祺的风俗乡土小说有许多关于地区人物的描写,如《受戒》中“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这两个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以及《大淖记事》中“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眯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她在门外的两棵树杈之间结网,在淖边平地上织席,就有一些少年人装着有事的样子来来去去。”等等,运用白描和反衬来体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赋予角色血肉,使之更加栩栩如生,朴实的文风也是读者看他的文字觉得舒服的一部分原因。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同时也体现出汪老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也始终保持着平静旷达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