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科技厅“唯实惟先·比学比做”擂台赛十佳发言汇编

举报
资源描述
科技厅“唯实惟先·比学比做”擂台赛十佳发言汇编(10篇) 目录 1.不忘初心 践行创新制胜新使命 1 2.青春筑梦新征程 不负韶华创新业 3 3.从数字说诚信建设和科技监督 5 4.奋力推进“两个先行”  打造真用、好用、管用的大仪开放共享 7 5.攻坚克难 勇担使命  奋力推进“创新制胜”取得新成效 9 6.创新制胜 变革重塑  奋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11 7.科技兴海 创新制胜 13 8.浅谈科技党建的三个作用 15 9.勇担使命 做“创新制胜”冲锋号手 17 10.征程万里风正劲 扬鞭奋蹄启新程‍‍ 19 不忘初心 践行创新制胜新使命 和在座的许多同志一样,我也曾是一名军人。当我在高考志愿表中选择了国防科大后,身边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当兵?我的答案是——学习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因为有那么几件事,给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精确制导炸弹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军侦察机入侵南海领空,在撞毁我国战机后,未经允许迫降在陵水机场。2003年,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从B52轰炸机的轰鸣声中,从美军夜如白昼的战场视角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降维打击,感受到了科技制胜的含义,从那时起,我心中就埋下了投身科技事业的种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将近20年过去了。去年转业,到厅里面试时,人事处长问我为什么想到科技厅工作,我回答说从事科技工作是我从小的理想。从那以后,我坚持每周学习各类规划、政策文件、重要会议精神。慢慢接触了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这些重大科创平台,渐渐熟悉了高新区、自创区、科创走廊这些区域创新体系,也逐步了解了我省“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生态。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在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下,正以一种“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家国情怀,为浙江实现“两个先行”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浙江力量。 2022年,对于我省科技工作而言,是继往开来的一年。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先后召开,总结了过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宏伟目标。蓝图令人憧憬,使命催人奋进。环顾当前国际形势,关键核心技术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依旧高悬国人头顶,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有缘相遇之日,便是携手共进之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团结同志、加强学习、恪守本色、不忘初心,践行创新制胜新使命,努力成为一名工作上胜任本职、业务上独当一面、生活上积极向上的科技工作者! 青春筑梦新征程 不负韶华创新业 2021年11月,我非常幸运的进入了科技厅这个大家庭,10个月的历练,让我对科技工作从最初“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懵懂,到现在有了初浅认识、初步了解。与科技工作越近,越发深刻地感悟到,科技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要常怀“归零”的心态,厚植创新本领。2021年,省科技厅取得了改革和法治政府考核两个优秀,成绩来之不易。但昨天的优秀并不代表今天。今年年初,对标对表,法规处谋划形成了“313”重点工作思路,确定了3项改革目标(即争取1项以上改革任务列入省改革重点项目、1项以上改革案例入选科技部典型案例、1项以上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加快《科技进步条例》修订,推进创新指数发布、创新鼎评选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县)创建3项任务,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归零”再出发,争创更优秀的明天。 二要保持“赶考”的状态,书写改革答卷。法规处积极探索改革和创新举措,出台了“科改攻坚30条”,8项全创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首批5家创新型县(市)全部通过验收,构建“哑铃型”新型研发机构经验做法获科技部发文推广……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科改攻坚30条”历时1年、数易其稿时的“精益求精”,全创改革任务反复对接、扎实推进时的“日夜付出”,创新型城市(县)创建时的“持续努力”,总结典型案例时的“5+2”“白+黑”,20场4000余人次创新巡讲的“精心策划”。 三要坚持“奔跑”的姿态,涵养良好作风。作为一名科技“新兵”,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干部干部,干字当头”的谆谆教诲。工作上勤用“加法”,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加一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和勇气,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在解决棘手问题中壮筋骨、长才干。作风上善做“减法”,摈弃“躺平”心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不自满、不懈怠、不计较、不攀比。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创新大会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推进“两个先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从数字说诚信建设和科技监督 前不久闭幕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以及随后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全国率先擘画了“315”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对创新制胜作出全面部署。蓝图已经绘就,抓好落实是关键。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和学习思考,用“三组数字”向大家介绍诚信建设和科技监督工作。 第一组数字,从不得不面对的“123”说“重要性”。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前不久,国际检索及分析机构美国恒祥咨询发布论文撤稿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7月13日,世界范围内共有37904篇SCI撤稿,其中中国占17204篇,占比45.3%。“1”是指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我国SCI撤稿数有1032篇,占到全球38.9%,撤稿数量位列第一。“2”是指我国SCI论文曾在2009-2011年出现一轮撤稿风暴。我们目前正处在第2轮撤稿风暴中,而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3”是指数据不可靠、同行评议造假和涉嫌剽窃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SCI论文撤稿的3个最主要原因。科研失信行为的背后,是科技成果的严重失真、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科技信仰危机,更损害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形象。所以,我们任重道远。 第二组数字,从据不完全统计的“360”说“怎么办”。 “36”是指监督处2019年成立以来共办理36起科研诚信案件,这些案件涉及8所高校,22家医院,77名科研工作人员。在这之后我们建设了“一库一档一指数(科研诚信数据库、科研诚信档案、科研诚信指数)”,这就是我们诚信建设和科技监督的数字化改革跑道。“0”是指这36起案件没有一起是科技伦理案件。我们研判,科技伦理案件将是我们的工作距离“热搜”最近的领域之一,因此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扎紧制度的笼子,这样才能守牢科研安全的底线。 第三组数字,从还能做得更好的“333”说“工作应该做成什么样”。 为加强科技计划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去年起我们开始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展开随机抽查,力争实现3个“3”。一是“三级联动”。利用检查项目做纽带,已在湖州、嘉兴建立2个省市县科技部门三级联动服务小组常态服务。二是“三个单位”。利用检查单位做平台,联合评估中心、项目中心3个单位现场答疑、精准服务,放大服务惠及面。三是“三个抓手”。用好“检查专家精准匹配”“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整改建议跟踪问效”3个抓手,确保工作实效。工作标准永无止境服务质量永无止境,只有善作善成,才能真正打造出“监督检查”的服务品牌。 ‍ 奋力推进“两个先行”  打造真用、好用、管用的大仪开放共享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以登高望远、制胜未来的宏大格局作出“两个先行”战略部署,标注了浙江新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下面,我将结合本职工作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学习,与各位分享几点学习体会。 一、的指示是工作的“总纲领”。这一年来,我们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刻领会把握“五大工作导向”,在解决科研仪器使用率不高、开放共享难,创新主体特别是初创企业仪器买不起、找不到、约不上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唯实惟先是工作的“原动力”。围绕大仪开放共享的破题,我们坚持走出去,先后20余次通过座谈、调研、在线问答等各种方式,向一线科研人员、向企业、向科研院所找答案,向省级部门找政策、找对策,向兄弟省市找经验、找作法。通过V字模型深挖问题根源,把正视问题作为改革发力的方向,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现大仪开放共享“一网办”“一指办”。 三、创新致胜是工作的“发动机”。变革时代,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胜。我们打破原有科技部门一家推大仪的做法,跳出科技抓科技,运用系统思维,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高校仪器集约管理使用、简化海关进口免税仪器审核、加强食品监测全流程监控等多方位,直击各部门痛点堵点,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并形成了一套团体标准的理论创新、一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度创新、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大仪实践创新。 四、变革重塑是工作的“加速器”。在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大仪开放共享先行试点中,我们持续放大数字化改革效应,在变革重塑中构建引领未来的新模式新能力。通过跨系统融合,变被动填报为主动获取,实时掌握全省大仪家底。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实时掌握大仪运行状态,构建了大仪查重评议、在线绩效评价、实时监督预警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数字化改革破解传统管理难题。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开放共享平台已整合全省30万以上大仪1.5万余台,全省大仪入网率增长40%、开放率增长30%、使用率提高20%,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10000余次,节约企业大仪购置费用超过2亿元。 下一阶段,我将以真情实干笃行“5大战略指引、11方面重要遵循”,突出实战实效,持续迭代“一网办”、“一指办”等改革成果,让大仪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科研人员、服务奋进的时代。 攻坚克难 勇担使命  奋力推进“创新制胜”取得新成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创新制胜的核心内容,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的核心环节。下面,结合今年以来的工作,我简要汇报几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显担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我们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在省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处室支持下,先后制定“科技惠企10条”“稳进提质20条”,承担了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中三大攻坚行动相关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1-7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3%;为6958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225亿元,孵化器为3781家企业减免租金1.35亿元;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2883家,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9796家,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长。 第二点体会,要在改革创新、打造亮点上求突破。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我们开展科技特派团试点,聚焦山区26县“一县一业”高质量发展,向试点县组团式选派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实现科技特派员从农业领域向工业领域延伸,在山区26县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在数字化改革方面,开发“科技企业成长在线”,建设统计监测、预警预测、公共服务等模块,自今年1月底上线以来,总访问量达到258万次,活跃企业数超过6.9万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线”以“人脑+机脑”的新方式绘制12条创新链技术路线图,梳理风险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和成果清单,形成创新链图谱,辅助凝练年度重大攻关任务。 第三点体会,要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上有作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们多次与专家组沟通,反复论证,编制2023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18项。这批项目分成两类,一类是攻克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第二类是推动产业发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的成效,3年来取得379项进口替代成果。在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方面,重点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制定省技术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和责任书,定期召开例会,取得5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同时,我们根据省委深改委的部署,制定科技创新体集群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