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适时性、紧密性、规 范性、适宜性、适度性原则。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德育教育、运用艺术形象 来感染学生、通过分析主题思想进行德育教育、用情景教育来引起学生共 鸣、用自我教育来深化德育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原则 方法
一、 引言
党和国家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思想品德教 育深入到各学科教学领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 出发,恰当地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 一项重要任务。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 法。
二、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是紧密性原则。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语文教材中的 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它既要与学生认识过程紧密联系,又要与 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既不能只讲知识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不 能只顾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知识的传授。教师为完成在知识传授中渗透德 育的任务,要深入钻研语文教材,逐一列出每一章节的德育渗透点,以便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
二是规范性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依据国家教委规定的 中小学德育大纲,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另外, 语文教学大纲对思想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也作了具体规定,这也是语文教学 中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综合德育大纲,各科教学大纲及教材,找 出他们的最佳结合点,使之成为语文常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 使这种德育渗透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适宜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 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而要 注意提高渗透的适宜性。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及学生 生理、心理特点对教育产生的综合作用,采取适宜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自 然渗透,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与需要来渗透。教师要注意德育过程之间的联 系,选择最适宜学生接受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使德育渗透取得 最佳效果。
四是适度性原则。任何事情都要讲适度,德育渗透亦然。在学科教学 中,只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符合教学最优 化的基本要求;只顾思想教育,不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语文教学变 成纯粹德育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既要 注意德育因素的渗透,又不可冲淡和忽略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使二者 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五是适时性原则。除了渗透点外,渗透时机也很重要。如果德育渗透 不是在必要而必需的时候进行,就会削弱德育渗透的效果,甚至会起到相 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的时机,抓住 德育渗透的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巧妙地启发学生理解语 文教材内容的某些实质,自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感悟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 善。
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德育教育。如果说思想内容是内核的话,语言 文字就是它的外壳。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态度都寓于语言文字中, 尤其是思想很强的政论、杂文、散文等,其思想内容大多是通过语言直接 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使学生真正做到字 求其义,句求其旨,深刻领会文章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是运用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艺术形象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手 段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人手,分 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并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把学生引入艺术境 界,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艺术形象的感 染,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是通过分析主题思想进行德育教育。提炼和概括文章主题思想是语 文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因 为它是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相互作用呈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及作者对他们 的思想评价。因此,应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来龙去脉,掌握作者思路,写 作意图,从而领悟主题内涵。
四是用情景教育来引起学生共鸣。情景化教育是学生乐于也易于接受 的方式。要使学生“心动”而产生情感,教师可选择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 文章,先理解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时完全进入境界,绘声绘声地把学生 吸引到课文里来,使他们在特殊的情境下受到感染熏陶。
五是用自我教育来深化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 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般可通过两个途径:第 一、通过作文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注意选择有利于进行德育的命题让学 生写作,引导学生正确的构思立意。第二、运用演讲进行自我教育。许多 教师坚持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不但训练了学生口头 表达和表演能力,更重要地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六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管语文教学不是政治课,但是任何一个 教育者都应明白身教的作用。只有教师政治方向端正,对社会主义信念坚 定,教师素质过硬,师德高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当然,语文课毕竟不是“第二政治课”。在进行德育时,不能不顾及语文 课的性质和特点,语文课的德育应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应象细雨润 物一样,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活动。
四、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把 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 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如水 乳交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 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帕.武汉:华东师大出版 社,2000.
[2]徐广智,王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
2011, (07).
[3] 李敏.初中语文教学与育人[N].学知报.2010.
[4] 陈玲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L (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