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主题】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着联系性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教学理念及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3.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文本,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变化。 2.通过分析相关史料,探讨宋朝社会的变化。 3.能够运用图表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对材料的归纳概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另外,学生在理解该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上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梳理清楚才能理解到位。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教师:这两句话都提到了一个朝代:宋朝。那究竟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前代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才让中外名人如此向往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农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教材第64页),学生可以归纳出以下信息: (1)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教师解释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 (2)部分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3)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棉花) 教师补充图片资料并进行说明 教师: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棉花产量增多,成为元代棉纺织品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3)边疆地区农业发展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该子目的“历史纵横”部分(教材第64页)或下面的历史资料,进行合作探究 设问:为什么宋朝时期人口在不断的增长?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宋朝时期的人口在不断的增长,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粮食作物的不断增多能够使得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表格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理解户口的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师:农业在前代基础上不断发展,除了发展之外,你发现这一时期农业上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生:讨论、交流。 经济作物的种植、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进步显著是这一时期农业的新变化。 2.手工业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材第66-67页),设问: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制瓷业  展示宋代“五大名窑”表格: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 教师:这五大名窑的名字可以用一种谐音的办法进行快速记忆:“你(汝)哥(哥)一定(定)当军(钧)官(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教材第65页):宋朝五大名窑出产的瓷器 教师:通过观看照片我们可以感受出五大名窑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其实宋代有些精美的瓷器离我们并不远,大家有没有兴趣近距离欣赏一下呢?接下来,我就要为天津博物馆“疯狂打call”! 介绍天津博物馆和馆内展出的宋代精美的瓷器。 教师:天津博物馆是天津公益性事业的代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希望大家以后有时间多去参观参观,去近距离地欣赏我们国家的这些瑰宝,感受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达。 展示元代瓷器的代表产品:青花瓷和釉里红 教师:这些精美的瓷器当时大量出口海外,品种很多,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产品品种,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大家知道吗?“china”本身之意为“瓷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炼信息能力,通过图片资料初步感受宋代瓷器的精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学生掌握利用当地博物馆资源学习历史的方法。 (2)矿冶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分析宋代矿冶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南宋庄绰 材料二:“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 ——《宋史食货志》。 师:材料中的“石炭”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关于石炭的什么信息?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通过史料,我们分析出宋代东京城开采煤作为燃料非常普遍,除了用于取暖外,煤也成为了烧石灰、烧砖、酿酒等行业的重要燃料,而且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我们来看一则史料。 展示史料:到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教师:正是因为煤这种燃料的应用,北宋的生铁产量达到这个数字。当时宋朝人的挖煤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59 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鹤壁(宋代相州)发掘的北宋时期的一个大型采煤遗址,发现这个煤矿井深46 米,有10个回采工作面,井下有完整的巷道和排水系统。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采煤遗址。 (3)印刷业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宋代印刷业发展情况: (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 ——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教师提示从印刷的主体和印刷品种类等方面提炼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变化:从政府到地方都开展刻书印书;印刷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多。 师: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那么,史料中的印刷术指的是哪种呢?请大家再次细读材料,或者展开网络搜索。 生:查阅、研读、讨论、交流。 北宋时期普遍使用的还是雕版印刷术,从材料中“刻印”“刻书”也可以看出是雕版印刷术。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史料实证),使学生感受宋代手工业的进步,从而提高民族自信。 导语: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材第65-66页),梳理出该时期商业发展和大城市繁荣的表现。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1)商业的发展 教师介绍以下内容:通过榷场及民间贸易介绍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图片展示反映货币的变化(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 ;通过南海一号沉船介绍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2)城市的繁荣 教师展示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和元大都的布局图。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布局的变化在哪里? 学生分析后可以得出:北宋时期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娱乐场所——瓦子。 这些都说明宋代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教师:大家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就是对宋朝商业和城市发展研究的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通过教材中的这幅局部图,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当时的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程度。通过《清明上河图》介绍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教材第66页插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的商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的史实。 4.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师展示史料,提出设问:请同学们分析史料中反映出的经济现象及变化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教材第67页插图) 材料四: 生:讨论、交流、反馈 学生归纳的可能有: 1.北宋时户口分布南方人口越来越多,北方人口越来越少,到了宋代南多北少。 2.宋朝时南方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  3.元朝漕运和海运主要用于运输南方粮食和赋税  4.宋朝时南方文化的进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等史料实证素养,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表现。 教师: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这说明了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经济重心南移了 师:没错,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通过材料四我们看到,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当时针对南北人才和官员不平衡的问题,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这让大家想到什么呢? 学生:直到今天,我国南方经济更为发达,教育文化更为先进。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出历史本质、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深远影响。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呢?对,是非常的繁荣。经济领域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业上随着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用的农户的出现,使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了一定的突破,经济作物的种植及手工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使宋朝成为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顶峰。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宋元经济领域的变化,引发了社会领域的变化。 (二)社会的变化 教师展示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教材第67-68页),合作探究宋朝社会的变化有哪些? 材料一:“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蔡襄(北宋)  材料二:榜下捉婿《宋史》卷317《冯京传》载,冯京“登进士”,外戚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派人将他拖至家中,当即“束之以金带”,声称:“此上意也。”并“出奁具目示之”,冯京无动于衷,“笑不视,力辞”。 材料三:教材中第68页“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学生根据三则材料分别归纳出宋代社会变化: 1. 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懈 教师:大家觉得宋代时期的社会怎样?对,是相对自由、开放的。 师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伴随宋代农业领域的作物熟制的变化,粮食产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宋代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农业效益增加也为城市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繁荣。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普遍发展之下,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社会环境相对自由和开放。难怪中外学者如此向往中国的这个时期。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1、确立课标主题意识,结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比较重引导学生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在前代继续发展的同时,还呈现了以前没有的新变化,即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自然经济的突破、古代商品经济的顶峰等。 2、通过都城地图的学习,在比较、探寻中学生树立了基本的时空观念。 3、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