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第8课

举报
资源描述
游古漪(yī)园 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走进古漪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 老师告诉我们:1937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握紧拳头,心中燃起怒火。 从缺角亭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艘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美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发芽,桃花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按要求组词。 尖端( )①不歪斜;②东西的头;③事情的开头。用“端”的第①种解释组词:( ) ;用“端”的第③种解释组词:( )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器物、艺术作品或室内陈设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 (2)形容水面十分平静。( ) (3)形容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 (4)形容逼真,像活的一样。( ) 3.仔细阅读第3、4段,并回答问题。 (1)作者看到: (2)作者听到: (3)作者的心情: 4.作者游览的顺序是:照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 从前,当这里还是乡村的时候,我常常坐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 春天里,农民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就在耳边唱着。 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打着灯笼捉迷藏,星星眨着眼睛,在看着它们做游戏。 秋天,田野里一片欢乐的景象。农民们微笑着,收割稻谷, 收获喜悦.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不时有几只鸟儿唱着歌儿飞过,它们的歌声也是那么快乐。 冬日里,( )天气不冷,母鸡( )会成群结队地出来,在田间啄食残留的谷粒。公鸡拍打着翅膀高声啼叫,吓得滚圆可爱的母鸡们满地飞跑。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过去古朴美丽的乡村,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的闹市了。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只要……就 虽然…但是…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下来。 (1)自由自在,没有任何约束。( ) (2)雨下得很小,像丝线一样细。( ) 3.照样子,写词语。 (1)又松又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笑呵呵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请你用“___”从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拟人句。 5.全文共有______段,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写出了乡村过去古朴美丽的景色。 6.第4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一段的意思请你用“ “画出来。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的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 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用“△△△”圈出表现拟人的词语。 3.用“‖”给文章分层,并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句概括第2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画“√”。 (1)短文是按先概括再具体的结构来写的。( ) (2)短文是按先具体再概括的结构来写的。( ) (3)短文是按先概括再具体最后概括的结构来写的。( )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和柚树闪烁着阳光,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便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谷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冷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 )的山岩( )的露水( )的岩石 ( )的小溪( )的青光( )的果实 2. 本文重点写三峡秋季的景色,作者主要抓住三峡在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四个不同时间里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什么?“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落日 为了看落日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株洲最高的支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晴空本来是浅蓝色的,像明净的潮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 我不由地赞叹道 落日前的景色太美了 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突然太阳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不断地更换锦衣,艳红、大红、橘红、粉红…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刹那间,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展开了一幅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了自己的美丽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降临,山峦的样子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落日的奇观之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 )高兴—( )美观—( ) 2.给第3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请用“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包。 4.本文是按照_________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落日的之情。 5.你能根据“港湾”“渔船”“晚霞”这三个词语想象傍晚时大海的景象吗?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课外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