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举报
资源描述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借助说话练,帮助学生理解毛主席的矛盾心理。 文中写了毛泽东收到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知道自己的儿子牺牲后的痛苦心情,面对彭德怀和金日成两人对遗体处理的不同要求,毛泽东处于艰难抉择的境地。此时,我适时插入说话练,让学生研读文本,进行练。“作为父亲,是为国捐躯的第六个亲人,毛主席多么想(儿子能活着回来),多么想(再见他一面);可是,像千千万万个普通志愿军战士一样,作为主席,他不能(运回来),不能(特殊化)。毛泽东有着(常人的情感),更有(伟人风范)!”这个练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毛主席是凡的,更是伟大的……这次借助说话练,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痛苦的心理,感悟到毛主席顾全大局,无私、宽阔的胸襟。 2.教学收获(思得) 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也不知道,如何拉学生和课本的距离,教学导入环节,我截取电影《》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写作背景,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并为帮助学生理解烈士死得其所,堪称“忠骨”,埋下伏笔。 3.不足之处(思失) 上完了课,看看自己上课视频,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学第8自然段时,学生难以体会到毛主席悲痛的心情。此时我只是一味强调朗读理解,没有让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有关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了解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才成长起来的,了解他和毛主席聚少离多,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痛失爱子,毛泽东感到震惊,感到万分悲痛。这样效果应该更好些。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以后教学中,要学抓住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内心的方法,并且从文中学,抓住毛泽东动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来体会毛主席强忍内心痛苦,强忍内心对岸英的思念,艰难做出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