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新课型探索

举报
资源描述
【案例一: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 ——阅读经验的分享(王朝霞) 记录方式:课堂日志 一、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从人物评价、写作方法、自我感受等多角度探 索怎样写阅读收获,在此基础上体验、感悟、掌握阅读辅助工具 的重要性。 2、 初步感知阅读与精神发育之间的关系。 3、 把教师的阅读热情传导给学生,让孩子保持阅读激情, 产生继续阅读的冲动,提升继续阅读的欲望。 二、 活动流程 (一)期待视野调查 1、 氛围的设定 自从我们四一班被学校定为“阅读实验班”后,同学们的读 书热情日益高涨。近段时间,同学们读了很多书,并且每读一本 书都写了阅读收获。今天我们来共同分享大家的阅读收获。(板 书活动题目:分享阅读收获) 2、 感知原生态 师:你读了几本书?请把你读书的收获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读了《保姆狗的阴谋》、《导盲狼》。《导盲狼》这 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我的阅读收获是:我觉得狼很可怕。但“布 拉风”这只狼不但不可怕,还很有正义感。这只狼为了让盲城的 人复明,牺牲了自己。 师:还有谁读了《导盲狼》?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2〉:我也读了《导盲狼》这本书,我觉得“布拉风” 拥有海一般广阔的胸怀,人类对它那么残忍,可它仍默默为人类 办好事,我真佩服它。 师:你还读了哪些书?你最想把哪本书的阅读收获与大家分 享? 生〈3〉: ...... 生〈4〉: ...... 2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读的书相同,收获却不同。阅读就要读出自己,读出 问题,读出收获。 (二)、探究阅读辅助工具 1、你觉得阅读收获可以从哪方面写? 生〈1〉:可以谈一谈自己读了这本书想到了什么,受到了 什么教育。 生〈2〉:可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3〉:可以给文章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价。 2、师归纳、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见解,我豁然开朗。今天我们从人物评价、写 作方法、自我感受三方面写阅读收获。(教师板书) (三)、尝试运用阅读辅助工具 1、人物评价 师:同学们非常喜欢沈石溪《再被狐狸骗一次》,请你对作 品中的某个角色色进行评价。同学们可以用“我最……因为…… 所以……(教师板书)这样的句式来说。“我最”后面可以说自 己最喜欢谁,最厌恶谁,最崇拜谁,最鄙视谁……然后说出自己 喜欢、厌恶、崇拜、鄙视的原因。 生汇报 生〈1〉:我最敬佩公狐狸,因为它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 了自己,所以非常敬佩它。 生〈2〉:我最讨厌文中的“我”,因为不管人或者动物都爱 自己的孩子,公狐狸为了不让“我”伤害它的孩子,想把“我” 引开,可是“我”没有受骗,是文中的“我”把公狐狸给逼死的, 所以我最讨厌文中的“我”。 生〈3〉:我既讨厌公狐狸,又红又专敬佩公狐狸。我之所 以讨厌公狐狸是因为它狡猾奸诈,第一次,用装死的方法骗走了 “我”的大阉鸡,可是我又敬佩它,它为了自己的孩子,不顾一 切地进行自残,目的是把“我”吸引住,好让母狐转移小狐,最 后它悲惨死去,所以我不得不敬佩它。 师: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公狐狸,了不 起。 2、写作方法 师: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你有什么可借鉴的? 生:疑惑 师:你可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如果让你写这句话,你 会怎样写?作者又是如何写的?你能不能比作者写得更好? 生1 : 生2:…… 生3:我觉得作者写的最后一句“它的血流得太多了,它死 了。”这一句如果写成“它的血流得太多了,它为了自己的孩子, 死了”更好。 师:为什么? 生3: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说明公狐狸是为了自 己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 师:谁有不同见解? 生4:我觉得作者写得好,因为前文已经交代公狐狸是为什 么而死,所以这里不用再加上“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显得太 啰嗦。 师:老师很高兴,同学们敢于对作者进行质疑,这同样也是 收获。在写作方面还有别的收获吗? 生5 : “我”第一次被公狐狸骗,说明公狐狸的狡猾奸诈,“我” 第二次被公狐狸骗,表现了公狐狸是多么地勇敢与机智,它对孩 子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可以付出生命的。作者用前后对 比的方法来写,更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师总结:你的视角独特,可以发现同学们没有发现的,你给 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3、自我感受 师:从来没有人在阅读,通通是在读自己。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可以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也可以说一说这篇文章改变了你的什么看法?总之,可以畅 所欲言。 生〈1〉:我明白了不光母爱是伟大的,父爱也是无私的。 生〈2〉:我明白了狐狸不光有狡猾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 由此我想到了人,人也是两面的,只是善于控制罢了。 生〈3〉:在我的印象中,狐狸是狡猾、奸诈的化身,可这篇 文章中,狐狸却是一个爱孩子超过爱自己生命的狐狸。狐狸吃小 动物也是为了 生〈4〉: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当你的成绩不理 想,是谁安慰了你?当你每天吃着可口的饭菜,是谁起早贪黑为 你做饭?当你生病时,是谁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把你送到医 院?当你被困在雨中,又是谁把你接回家?这数不清的爱,足以 汇成一条小河。可你呢?当父母从田间劳作回来,你为他们捶过 一次背吗?当父母生病了,你为他们沏过一次茶吗?当父母要为 你去买东西时,你却不忍心离开心爱的电视。回顾一下,父母为 我们做了那么多,可我们报答过他们吗?现在还不晚,行动起来 吧。 全体师生不约而同鼓掌 (四)、辅助工具运用的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师:人们常常赞叹母爱的细腻与伟大,其实父爱同样是无私 与博大的。因为爱,公狐狸一次次用残忍的自戕骗“我”离开树 洞,好让母狐狸把小狐狸一只一只转移到安全的灌木丛去。共狐 终因流血过多而死。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另一个感人至深的故 事《从狼嘴里换来的爱》。 故事梗概 我不喜欢母亲的毫无女人味,但在一个有雪的冬夜,我对母亲的 看法全然改写。 我上学的地方离家6里,必须经过一个叫乌托岭的地方,母亲身 上带着柴刀每天接送我,因为乌托岭上有狼。 由于我的贪玩,我和母亲不得不在月夜通过乌托岭。不幸的是, 我们遇到了 一只母狼和它尚幼的狼崽。 母狼狡猾地躲过了母亲的柴刀,狼崽紧随其后扑向母亲,由于狼 崽太小,被母亲扼住头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母狼朝我扑过来。母亲愤怒了,将柴刀割进了狼崽的 皮肉。随着狼崽的哀嚎,母狼的口离开了我的颈窝,母亲手中的砍刀 仍紧贴着狼崽的后颈,没有用力割入。 相峙持续了 5分钟,母狼松开了我,母亲也抛出了狼崽。 母亲背道而驰我飞奔回家后,腿一软昏倒在地,那像男人般打满 老茧的大手仍死死地搂着我。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说。 生汇报(略) (五)、相关链接 1、情感升华 不同的故事,一样地感动,一样的刻骨铭心。人类也好,动 物也罢,惟有父母之爱是只顾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 候,父母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但是, 世界上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父母之爱。不要等父母的手变得粗 糙,脚步变得蹒跚才想起他们的辛苦。从现在做起,少和父母顶 一句嘴,少惹父母生一次气,在父母累时帮他们捏捏腿,捶捶背, 给他们端杯水……来回报他们无私的爱。 2、推荐书籍 今天,我给同学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感动小学生故事全 集》,另一本是《感悟母爱全集》。这两本书里的故事有的催人泪 下,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激人奋进。《从狼嘴里还来的爱》就 选自《感悟母爱全集》。 【红顺点评】 这是实新学校的第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活动的基本流程可以 提炼为:1、阅读期待视野调查:创设氛围、感知原生态;2、探究阅 读辅助工具:在对话、互动中进行阅读方法归纳、提炼;3、尝试运 用阅读辅助工具;4、对辅助工具运用情况进行检测;5、拓展延伸: 思想引领,推荐主题阅读书目。 【红顺观点】 教师、学生、文本是平等、独立、自组织的“对话源”。通过各 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这些“对话源”互相作用、彼此对话,形成“对 话流”(包括教师 学生、学生 学生、教师 文本、学生一 一文本等)。再通过“对话流”的不断碰撞、交流、迸发,进而创建 一个动态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对话场气 根据“对话场”中“对话流”的构成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 把对话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的能量积蓄阶段。该阶段 的对话流主要有教师 文本、学生 文本。基本流程是:寻求背 景性知识(文本相关的社会历史知识、作者知识、文体知识)——理 解文本(感受文本、深入文本、质疑文本,与文本进行潜在的言语交 流和情感共振)一一写出对话过程(教师侧重在如何创建课堂对话的 情景,学生侧重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便参与课堂对话)。(2)课堂中 的能量转变阶段。多个对话源首次交会,形成了多个对话流:教师一 —学生、学生 学生、教师 文本、学生 文本;这些对话流 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开放的对话场。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对 话源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作为“平等者之中的首席”,从外 在于学生情景的专制者转变为同这一情景共存的、、内在于情景的领 导者;学生因平等的对话而获得了作为个体人的言语能力和个性的发 展;同时,文本因对话而获得了全新的阐释,教师也因对话而得到自 身的提高。(3)课后的能量拓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对话流主要有教 师——更多的文本、学生——更多的文本、教师——学生。同时,对 话场由有限的课堂空间拓展到更广阔的课外天地。 对话教学实施的策略:(1)问题驱动策略:有共同的话题,有话 可对;设置对话主体,提出问题,同时要把握对话的切入点及对话的 核心;问题的度要把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双边互动策略: 理解互动,提问与应答不断切换;兼顾双方的态度,调整教师的行为 方式。(3)边际开放策略:话题的开放、心灵的开放、对话过程的开 放(4)真情投入策略:为了对话、在对话中、通过对话。(5)教师 引领的策略。 对话教学的实质:(1)对话的常规意义是沟通信息,高层意义是 头脑有所发现。对话者通过谈话的逐步推进,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 最终以真知的获得,作为对话的终结。(2)对话者与自我、文本、他 人的互动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对话如果没有反思,必定空 泛和肤浅。(3 )对话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的过 程(4)对话须寻求“共识”,产生视界融合,不是消灭差异,而是 对差异的尊重,让理解达到共生状态。(5)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 感受、体验、欣赏、评价,提出疑难问题、质疑文本问题、批判文本 都是对话。 对话教学的误区:简单化、说空话、假对话、表演化、离题的对 话。 拓展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从语言品味处拓展;从情景迁移处拓 展;从问题生成处拓展;从情感体验处拓展;从挖掘主题处拓展;从 文本空白处拓展。课堂拓展应变简单叠加为有机整合。不能舍本逐末, 要以本为本,即拓展要有限度:数量、所占时间要有限度;不能生拉 硬扯,要有机整合,即拓展要有黏合度:目标要精当、内容要适当、 时间要恰当;不能蜻蜓点水,要形神兼备,即拓展要有深度:拓展材 料要有含金量,开发挖掘材料的附加值;不能目标单一,要多维发散, 即拓展要有广度:形式有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升华主题、 拓宽视野。 阅读教学经历阶段:(1)感知阶段,任务:了解语言内容(文字 符号);(2)感受阶段,任务:建立语言形象(图像);(3)感悟阶段, 任务: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言外之意);(4)感想阶段, 任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触发思考、思想;(5)深层感知阶段(内 化阶段),任务:熟悉语言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方式。 应强化对薄弱环节的专题指导。(1)怎样进行阅读积累:可以从 经验积累、写作技巧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生活知识积累等五 个方面去考虑;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可以从语言的艺术性、启迪性、 哲理性、感人性、影响性及自己的喜爱程度等角度去把握、收集;要 定期开展阅读积累的成果分享。(2)怎样引导学生做批注:可以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