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

举报
资源描述
1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一、制定目的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等重大战略决策,按照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0 号)部署要求,围绕“双碳”目标,明确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监测依据,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际交流和转移转化,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专利产业化,特制定本分类体系。二、定义和范围绿色低碳技术包括主要通过传统能源清洁利用、节能增效、新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实现减碳、零碳和负碳效果的有关技术,不包括减污、资源循环利用等起到降碳协同效果的绿色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是指以绿色低碳技术为发明主题的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应当具有降低碳排放的技术效果。三、编制原则(一(一)以党中央以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重要部署重要部署为指导为指导。本分类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 2 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有关重要政策文件为指导。(二(二)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以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为导向。本分类聚焦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结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节能环保清洁产业统计分类等,重点选取与碳排放直接相关的技术,构建与专利衔接的分类体系,支撑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三(三)以突出国情和发展阶段为特征以突出国情和发展阶段为特征。本分类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突出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关注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四(四)以国际专利分类体系为基础以国际专利分类体系为基础。本分类体系构建上采用国际专利分类与绿色低碳技术对照的架构,借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清单和日本特许厅的绿色转型技术清单等,实现分类体系国际可比,支撑全球绿色低碳技术数据库的构建,助力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际交流和转移转化。四、结构和编码本分类体系为独立的分类体系,采用线分类法,将绿色低碳技术划分为四级技术分支。一级技术分支包括化石能源降碳技术、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技术、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 5 个技术分支。其中,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包括煤炭清洁高 3 效利用、石油及天然气清洁化等 2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7 个三级技术分支、32 个四级技术分支;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包括节油技术、节气技术、节电技术、能量回收利用等 4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14 个三级技术分支;清洁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8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22 个三级技术分支、14 个四级技术分支;储能技术包括机械储能、热储能、电化学储能等 3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7个三级技术分支;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包括 CO2 的捕集利用封存、其它温室气体减排等 2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6 个三级技术分支、16 个四级技术分支。将上述绿色低碳技术建立与国际专利分类的参照关系,经合并去重,共涉及国际专利分类表 8 个部、47 个大类、108 个小类、1090 个大组、9934 个小组。五、有关说明1.本分类体系建立了绿色低碳技术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参照关系。绿色低碳技术对应一个或多个国际专利分类,表示该国际专利分类下专利与所述绿色低碳技术相关。2.本分类体系“国际专利分类”列中“部分涉及”表示该国际专利分类层级及以下分类号的部分专利涉及绿色低碳技术;“全部涉及”表示该国际专利分类层级及以下分类号的所有专利都涉及绿色低碳技术。3.本分类体系使用国际专利分类表(IPC 2022)为参照基础。4 六、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表本分类体系表包含一级技术分支(5 个)、二级技术分支(19个)、三级技术分支(56 个)、四级技术分支(62 个)共 142 个。技术分支编号技术分支名称国际专利分类1化石能源降碳技术1.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1.1.1煤炭低碳开采1.1.1.1保水开采技术部分涉及:E02D17/20,E02D19/06;E21C41/16,E21F15/001.1.1.2褐煤开采全部涉及:E21C41/18,E21C41/28,E21C47/021.1.1.3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部分涉及:B01D21/01;C02F1/48,C02F1/52,C02F9/12;C02F103/10,E21B21/01,E21F5/00,E21F7/001.1.1,4地下气化技术部分涉及:E21B43/295;E21C41/161.1.1.5井下处理技术部分涉及:E21B43/24,E21F15/001.1.1.6智能控制技术部分涉及:E21B21/08,E21B44/00,E21F17/181.1.1.7先进绿色选煤技术部分涉及:B03,B07B,B07C5/00;B03B13/00,B07B13/041.1.1.8水源热泵技术部分涉及:F24D3/18,F24D12/02,F24H4/00,F25B30/061.1.1.9设备节能改造技术部分涉及:E21B43/12,E21B43/16,E21B43/25,E21C25/00,E21C27/00,E21C29/00,E21C31/00,E21C35/00,E21C39/00,E21F1/00,E21F13/00,E21F17/00,E991.1.2煤炭发电1.1.2.1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部分涉及:F01D15/10,F01K23/02,F02C6/00 5 技术分支编号技术分支名称国际专利分类1.1.2.2超临界发电技术全部涉及:F01K7/32,F22B3/08,F22B35/12部分涉及:F01K25/101.1.2.3热电联产部分涉及:F01K9/00,F01K13/00,F01K17/00,F01K19/00,F02G5/02,F25B27/021.1.2.4分布式发电部分涉及:H02J3/381.1.3工业用煤1.1.3.1煤粉制备技术部分涉及:F23K1/00;C10J3/00,C10L9/00,C10L10/001.1.3.2高效燃烧技术全部涉及:F02B45/02部分涉及:F23D14/26,F23D14/32,F23D14/58,F23D14/66,F23D23/00,F23L7/00,F23L15/00,F23R3/28,F24V30/00,F27B1/26,F27B1/28,F27B3/28,F27B5/18,F27B7/42,F27B9/40,F27B13/14,F27B14/20,F27D19/00,F27D21/00;F23B10/00,F23B70/00,F23C6/00,F23K3/00,F23N,F23R1.1.3.3干熄焦技术全部涉及:C10B53/04部分涉及:C10B21/00,C10B39/00,C10B41/00,C10B47/00,C10B49/00,C10B55/00,C10B57/001.1.3.4烟气处理技术部分涉及:B01D53/48,B01D53/60,B01D53/62,F23J15/02;C21C5/381.1.3.5工业炉节能改造部分涉及:C21B13/08,C22B1/216,C22B15/06,F23C9/00,F23C99/00,F25B27/02,F25B29/001.1.4煤化工(气化,液化和焦化)1.1.4.1煤制燃料部分涉及:C10L1/001.1.4.2煤制化学品(包括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部分涉及:C07C2/06,C07C2/40,C07C2/44,C07C2/54,C07C2/74,C07C11/02,C07C11/12,C07C11/21,C07C15/00,C07C25/00,C07C31/04,6 技术分支编号技术分支名称国际专利分类C10G45/00,C10G47/00,C10G49/00,C10G65/00,C10G67/00,C10G69/00;C07C1.1.4.3煤气化部分涉及:C10B,C10L3/00,C10J3/001.2石油及天然气清洁化石油及天然气清洁化1.2.1石油低碳开采1.2.1.1油田高效开采技术部分涉及:E21B43/12,E21B43/24,E21B43/25,E21B43/34,E21F15/001.2.1.2CO2 驱油技术部分涉及:E21B43/16;E21B43/221.2.1.3瓦斯利用技术部分涉及:E21F7/001.2.1.4智能控制技术部分涉及:E21F17/181.2.1.5其他低碳开采技术部分涉及:E211.2.2清洁石油化工及转化1.2.2.1加氢技术全部涉及:C10G1/06,C10G45/00,C10G47/00,C10G65/00,C10G67/00,C10G69/00部分涉及:C07C7/1631.2.2.2炼化制氢部分涉及:C01B3/001.2.2.3先进炼油技术(包括组分炼油,分子炼油)全部涉及:C10G11/05,C10G11/14部分涉及:C07C7/04,C07C11/02,F25J3/02;C101.2.3天然气开采与转化1.2.3.1天然气低碳开采技术部分涉及:E21B43/12,E21B43/14,E21B43/16,E21B43/25,E21B43/34,E21F7/00,E21F17/18;E21 7 技术分支编号技术分支名称国际专利分类1.2.3.2天然气制液体燃料部分涉及:C01B3/32,C07C2/00,C07C7/00,C07C11/02,C07C11/24,C07C29/1511.2.3.3天然气制甲醇部分涉及:C07C31/04;C10L3/062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2.1节油技术节油技术2.1.1燃烧发动机怠速控制全部涉及:F02D17/002.1.2气体燃料内燃机全部涉及:F02B43/022.1.3燃料控制技术全部涉及:F02C9/32,F02C9/36,F02C9/382.1.4电气控制技术全部涉及:F02D43/002.1.5燃料回收技术全部涉及:F02M33/022.1.6燃烧优化技术全部涉及:F02D41/002.2节气技术节气技术2.2.1气体燃烧器全部涉及:F02B69/04,F02C3/22,F02C3/28,F02M21/00,F23D14/02,F23D14/20,F23D14/28,F23D14/32,F23D14/34,F23D14/60,F23Q2/16,F23Q7/10,F23R3/00,F24C3/002.2.2燃料预混技术全部涉及:F02B1/00,F02B11/00,F02B13/02,F02B13/062.2.3燃烧优化技术全部涉及:F02B3/00,F02B7/00,F02B9/00,F02B23/10,F02B51/00,F02B57/02,F02D19/00,F02D21/00,F02M13/08,F23D14/22,F23D17/00,F23G5/12,F23N5/18,F23Q1/042.2.4燃料预热技术全部涉及:F23D14/662.3节电技术节电技术2.3.1新型照明全部涉及:F21K9/00,F21Y115/00 8 技术分支编号技术分支名称国际专利分类2.3.2用电控制全部涉及:F15B9/03,F15B9/17,F16D27/00,F16D28/00,H04W52/022.3.3智能电网部分涉及:G01R31/00,G05B19/02,G06Q50/06,H02J3/00,H02J13/00;H02B,H02J,H02M;H02J1/00,H02J7/352.4能量回收利用能量回收利用2.4.1能量回收利用全部涉及:B60L7/10,B60T1/10,D21F5/20,F01K17/02,F01K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