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广信区第七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2a+3a=6a B.x8÷x2=x4 C. D.(﹣a﹣2)3=﹣ 2.如图,菱形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8,则OE的长等于( ) A.3.5 B.4 C.7 D.14 3.如图,已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 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5.如图,点A、B、C在⊙O上,∠OAB=25°,则∠ACB的度数是(  ) A.135° B.115° C.65° D.50° 6.如果,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0 D.a<0 7.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5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 居民(户) 1 2 3 4 月用电量(度/户) 30 42 50 51 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位数是50 B.众数是51 C.方差是42 D.极差是21 8.如图,在矩形ABCD中,O为AC中点,EF过O点且EF⊥AC分别交DC于F,交AB于点E,点G是AE中点且∠AOG=3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DC=3OG;(2)OG= BC;(3)△OGE是等边三角形;(4). A.1 B.2 C.3 D.4 9.对于两组数据A,B,如果sA2>sB2,且,则(  ) A.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 B.数据B的波动小一些 C.它们的平均水平不相同 D.数据A的波动小一些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2),B(﹣6,﹣4),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ABO缩小,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2,1) B.(﹣8,4) C.(﹣8,4)或(8,﹣4) D.(﹣2,1)或(2,﹣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1.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12.某校广播台要招聘一批小主持人,对A、B两名小主持人进行了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和应变能力进行了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 应聘者 专业素质 创新能力 外语水平 应变能力 A 73 85 78 85 B 81 82 80 75 如果只招一名主持人,该选用______;依据是_____.(答案不唯一,理由支撑选项即可) 13.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A′B′C′D′,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平方单位. 14.分解因式:3ax2﹣3ay2=_____. 15.已知矩形ABCD,AD>AB,以矩形ABCD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矩形ABCD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16.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CD相交于点O,则tan∠AOD=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校学生会为了解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分为“非常了解”“了解”“了解较少”“不了解”四类,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下面两个统计图. (1)本次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中“不了解”的人数是 人; (2)“非常了解”的4人有A1,A2两名男生,B1,B2两名女生,若从中随机抽取两人向全校做环保交流,请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恰好抽到一男一女的概率. 18.(8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和,与y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P.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和顶点P的坐标; (2)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MN,点Q在直线MN右侧的抛物线上,,求点Q的坐标. 19.(8分)甲、乙两人在玩转盘游戏时,把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A,B都分成3等份的扇形区域,并在每一小区域内标上数字(如图所示),游戏规则: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若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则甲获胜;若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4的倍数,则乙获胜.如果指针落在分割线上,则需要重新转动转盘.请问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说明理由. 20.(8分)如图,在楼房AB和塔CD之间有一棵树EF,从楼顶A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底部D点,且俯角α为45°,从楼底B点1米的P点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顶部C点,且仰角β为30°.已知树高EF=6米,求塔CD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21.(8分)地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学校为了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举办了“我参与,我环保”的知识竞赛.以下是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随机抽取2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成绩如下: 初一:76 88 93 65 78 94 89 68 95 50 89 88 89 89 77 94 87 88 92 91 初二:74 97 96 89 98 74 69 76 72 78 99 72 97 76 99 74 99 73 98 74 (1)根据上面的数据,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整理、描述数据: 成绩x 人数 班级 初一 1 2 3 6 初二 0 1 10 1 8 (说明: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分析数据: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初一 84 88.5 初二 84.2 74 (2)得出结论: 你认为哪个年级掌握生态环保知识水平较好并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22.(10分)已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是BC的中点,连接AE,过点A作∠AFD,使∠AFD=2∠EAB,AF交CD于点F,如图①,易证:AF=CD+CF. (1)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F,CD,C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2)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时,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F,CD,CF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图① 图② 图③ 23.(12分)如图,把两个边长相等的等边△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点E、F分别是CB、DC延长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BE=CF,连结AE、AF、EF.求证:AEF是等边三角形. 24.据调查,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强用所学知识对一条笔直公路上的车辆进行测速,如图所示,观测点C到公路的距离CD=200m,检测路段的起点A位于点C的南偏东60°方向上,终点B位于点C的南偏东45°方向上.一辆轿车由东向西匀速行驶,测得此车由A处行驶到B处的时间为10s.问此车是否超过了该路段16m/s的限制速度?(观测点C离地面的距离忽略不计,参考数据:≈1.41,≈1.7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D 【解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A:2a+3a=(2+3)a=5a,故A错误; B:x8÷x2=x8-2=x6,故B错误; C:=,故C错误; D:(-a-2)3=-a-6=-,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其中指数为分数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很少出现. 2、A 【解析】 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出AB,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B=OD,然后判断出OE是△ABD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解即可. 【详解】 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8, ∴AB=28÷4=7,OB=OD, ∵E为AD边中点, ∴OE是△ABD的中位线, ∴OE=AB=×7=3.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B 【解析】 分析:根据∠AOC和∠BOC的度数得出∠AOB的度数,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AOC=70°, ∠BOC=30°, ∴∠AOB=70°-30°=40°, ∴∠AOD=∠AOB+∠BOD=40°+70°=11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度的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A、B、D不是该几何体的视图,C是主视图,故选C. 【点睛】主视图是由前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由上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由左面看到的图形,能看到的线画实线,看不到的线画虚线. 5、B 【解析】 由OA=OB得∠OAB=∠OBA=2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AOB=130°,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P= ∠AOB,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 解:在圆上取点 P ,连接 PA 、 PB. ∵OA=OB , ∴∠OAB=∠OBA=25° , ∴∠AOB=180°−2×25°=130° , ∴∠P=∠AOB=65°, ∴∠ACB=180°−∠P=11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绝对值是1.若|-a|=-a,则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注意1的相反数是1. 【详解】 因为|-a|≥1, 所以-a≥1, 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1. 故选C. 【点睛】 绝对值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绝对值是1. 7、C 【解析】 试题解析:10户居民2015年4月份用电量为30,42,42,50,50,50,51,51,51,51, 平均数为(30+42+42+50+50+50+51+51+51+51)=46.8, 中位数为50;众数为51,极差为51-30=21,方差为[(30-46.8)2+2(42-46.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