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 精品解析北京丰台区2020-2021学年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 一 生 物 1.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生物学家眼中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关于人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B. 组织→细胞→系统→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相对独立,能表现生长等生命现象。生命系统从小到大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构成组织的组分,组织是构成器官的组分,器官是构成个体的组分。细胞器单独不能表现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不属于生命系统,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2. 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固醇 ②脂肪 ③纤维素 ④淀粉 ⑤糖原 ⑥蛋白质 A. 动物细胞:⑤、⑥ B. 动物细胞:①、② C. 植物细胞:③、④ D. 植物细胞: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也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此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综上所述,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为②⑤,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②④。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对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Mn2+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也就说硝酸还原酶不能起作用。可见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活化剂。 故选D。 4. 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人体腹肌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D. 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各种细胞器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 【详解】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水、无机盐等,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A正确; B、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正确; C、与腹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通过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力,因此细胞内含有的线粒体较多,C错误; D、细胞质是由呈溶胶状态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组成,D正确。 故选C。 5.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 B. 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 ③是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 D. ④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为核膜,②为染色质,③为核仁,④为核孔。 【详解】A、①为核膜,其具有双层膜结构,A正确; B、②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正确; C、③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②染色质是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C错误; D、④为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图像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细胞显微结构,其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 【详解】由以上几种细胞观察的放大倍率看,大肠杆菌需要放大12000倍才能看到,而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因此下列图象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大肠杆菌。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含水量能够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B. 主动运输和胞吞 C.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D.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K+,等 【详解】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同时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使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分子的运输方式以及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水分子也有协助扩散这种运输方式。 8. 下图表示借助转运蛋白进行的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速度比载体蛋白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 B.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物质转运时作用机制相同 C. 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甲属于被动运输 D. 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构象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具有流动性,A错误; B、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 C、甲乙两种方式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都属于被动运输,C错误; D、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D正确。 故选D。 9.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后,利用0.3g/mL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观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乙所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处充满蔗糖溶液 B. 图甲到乙的变化是由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D.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图甲与图乙构成对照,可得出在0.3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内原生质层收缩。a为细胞液,b为外界溶液,c为细胞液。 【详解】A、图像乙是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壁以内,原生质层以外的部分充满了蔗糖溶液,A正确; B、图像从甲到乙发生了细胞的渗透失水,是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导致的,B错误; C、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C正确;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10. 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肉类制品口感鲜嫩。根据酶的作用特点,下列使用方法最佳的是(  ) A. 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 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 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 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炒熟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不能发挥正常的催化作用。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 【详解】无论是炒肉的过程中加入、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还是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由于温度过高,嫩肉粉中的酶会因高温变性失活,来不及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达不到使肉类口感鲜嫩的效果;而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炒熟,能使酶与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在适宜条件下充分反应,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剩余物质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 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中“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该酶分子中的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详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RNaseP酶的组成为蛋白质和RNA,将蛋白质去除以后,仍然具有催化作用,说明RNaseP酶中的RNA具有催化效应,且蛋白质去除后的RNA的催化效应要强于RNaseP酶本身,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其组成中的蛋白质单独作用是否具有催化效应,故选A项要合理些。 【点睛】本题看起来是考酶的定义,其实是考查酶本质探究的相关实验,利用好题干中获取的必要信息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所在,且本题考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先入为主的情况而导致错选D项。 12. 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酶作用特性的一组实验,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组别 步骤 甲 乙 丙 1 2%蔗糖溶液2mL 2%蔗糖溶液2mL 2%蔗糖溶液2mL 2 蒸馏水1mL 酵母提取液1mL 稀释唾液1mL 3 37℃恒温水浴,保温10min 4 加入斐林试剂1mL 5 50℃~65℃温水中加热2min 结果 蓝色 砖红色沉淀 蓝色 A. 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 B. 酶具有专一性 C. 蔗糖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D. 蔗糖不是还原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可见是检测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只有蔗糖酶能将其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从而产生还原糖,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提取液1mL含有蔗糖酶,据此作答。 【详解】A、分析实验记录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添加到蔗糖液中的1mL液体种类不同,斐林试剂自身的颜色为蓝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乙组结果出现砖红色,说明酵母提取液催化蔗糖分解产生了葡萄糖,即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A正确; B、本实验中设置了蔗糖酶(存在于酵母提取液)、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和一种反应底物蔗糖,但两者的实验结果不同(乙组结果为砖红色,丙组结果为蓝色),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 C、本实验中并未探究不同温度的影响,故不能证明蔗糖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C错误; D、本实验能证明蔗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甲组结果为蓝色),故能说明蔗糖不是还原糖,D正确。 故选C。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生物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