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举报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 (2019 版) 2019 年 1 月 目 录 一、背景 1 二、任务、定位与作用 3 (一)任务 3 (二)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与作用 4 三、目标、思路与原则 6 (一)目标 6 (二)思路 6 (三)建设原则 8 四、时空大数据 9 (一)资源汇聚 10 (二)空间处理 14 (三)数据引擎开发 15 (四)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 16 五、云平台 21 (一)云中心 21 (二)桌面平台 30 (三)移动平台 33 六、运行服务及支撑环境 34 (一)时空大数据运行服务 34 (二)云平台运行服务 35 (三)支撑环境 36 七、示范应用 39 (一)示范要求 39 (二)典型应用 40 一、背景 根据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是自然资源部依法赋予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是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履行好自然资源部职责的切实行动,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自 2008 年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聚焦经济发展最活跃、信息化程度最高、人口居住最集中、社会管理难度最大的城市区域,先后启动了智慧城市相关计划。我国也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2014 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4]1770 号)提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 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6 年,《中共中央 国 45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到 2020 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自 2012 年启动以来,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深入应用,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自然资源部组建后, 测绘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服务目标和对象更具针对性,工作重心更加突出,由原来面向全社会的普适性服务,转化为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履行这个中心,做好技术保障与支持的同时,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继续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测绘保障。 随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发展,社会各界各部门对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测绘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合发展,无尺度地理要素数据 (NSF)、空地一体测绘、网络信息抓取等测绘新技术不断 涌现,信息化测绘体系和新型基础测绘体系逐步形成。 因此,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面 向国家智慧城市、大数据发展战略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求以及当前测绘新技术发展要求,基于前期试点工作经验,修 改完善 2017 版技术大纲,形成《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 版)》。 二、任务、定位与作用 (一)任务 根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确定的任务分 工,自然资源部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各地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内容涵盖: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指导开展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鼓励其在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建设与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化应用, 促进城市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参与部际协调工作组开展的年度评价工作。 时空大数据平台是基础时空数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涉及专题信息的“最大公约数”(简称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根据本地特色扩展数据,及其获取、感知、存储、处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服务的技术系统。连同云计算环境、政策、标准、机制等支撑环境,以及时空基准共同组成时空基础设施。其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时空大数据平台构成 (二)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与作用 综合国内外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建设实践,尽管运作方式、建设内容和解决问题等存在差异、各具特色,但其体系框架具有共性,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结构如图 2 所示,包括感知层、网络层、计算存储设施层、公共数据库层、公共信 息平台层、智慧应用层和用户层,以及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和 政策标准保障体系。 图 2 智慧城市典型结构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内容在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中 的位置分别是:时空大数据蕴含在公共数据库层,其中基础时空数据是政务、民务、运营和感知等其他城市大数据时空化的基础;云平台是公共信息平台层的重要组成,是其他专题应用平台的基础性支撑平台。平台运行服务依赖的云计算环境是计算存储设施层的核心,相关的政策机制、标准规范等软环境包含在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保障体系中, 如图 2 所示。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既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又是其他信息 交换共享与协同应用的载体,为其他信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交织构成的四维环境中提供时空基础,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础下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 三、目标、思路与原则 (一)目标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城市云支撑环境,实现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提升,开发智慧专题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全面应用积累经验。凝练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管理模式、技术体系、 运行机制、应用服务模式和标准规范及政策法规,为推动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升级转型奠定基础。 (二)思路 为保障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有序开展和长效运行, 其建设内容涵盖五部分。 1. 统一时空基准 时空基准是指时间和地理空间维度上的基本参考依据 和度量的起算数据。时空基准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时空大数据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基本依据。时间基准中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 京时间。空间定位基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 丰富时空大数据 时空大数据主要包括时序化的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和根据本 地特色扩展数据,构成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虚实一体化的、开放的、鲜活的时空数据资源。 3. 构建云平台 面向两种不同应用场景,构建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通过时空大数据池化、服务化,形成服务资源池,内容包括数据服务、接口服务、功能服务、计算存储服务、知识服务; 扩充地理实体、感知定位、接入解译及模拟推演API 接口, 形成应用接口;新增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知识引擎、 服务引擎。在此基础上,开发任务解析模块、物联网实时感知模块、互联网在线抓取模块、可共享接口聚合模块,创建开放的、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智能化技术系统。 4. 搭建云支撑环境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时空大数据平台迁移至全市统 一、共用的云支撑环境中;不具备条件的城市,改造原有部门支撑环境,部署时空大数据平台,形成云服务能力。 5. 开展智慧应用 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本着急用先建的原则,开展智慧应用示范。实施过程中,在城市 人民政府统筹领导下,以应用部门为主,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数据与技术支撑,在原有部门信息化成果基础上,突出实时 数据接入、时空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置等功能,鼓励采用 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开展深入应用。 (三)建设原则 秉承上述思路,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时空大数据平台的体系架构应是开放的。一方面,用户 可以分享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开发 接口和关于时空信息功能软件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从 物联网和互联网上实时抓取或感知信息。 2. 继承性原则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经融入了云计算服务的 理念和思想。从数字走向智慧,特别在初级阶段,具有云计算条件的城市,可迁移至该环境;未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采用虚拟云计算环境。 3. 安全性原则 凡部署在非涉密网络环境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数据资源应不涉及与国家安全保密有关的内容和事项,否则需经国家指定部门进行统一的保密处理。 4. 智能化原则 开发任务解析、实时感知、在线抓取、接口聚合等功能, 使平台具有自学习能力,根据不同任务要求,通过任务解析, 感知、抓取或聚合现有平台中缺失的数据和功能,自适应达到预期目标。 5. 重点性原则 应把建设重点放在时空大数据平台,示范应用宜求精不求多,要能体现跨部门协同和智慧的特点。 四、时空大数据 时空大数据应包括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及其驱动的数据引擎和多节点分布式大数据管理系统。依托基础时空数据,采用全空间信息模型形成全空间的时空化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在线抓取数据,通过管理系统经数据引擎实现一体化管理。在完成四类数据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可扩展示范应用建设所需要的其他专题数据,其范围和数量应根据本地的信息化基础、应用需求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逐步丰富。时空大数据建设可概括为四个步骤: 资源汇聚、空间处理、数据引擎和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如图 3 所示。 图 3 时空大数据建设步骤及内容 (一)资源汇聚1.资源内容 (1) 基础时空数据 内容至少包括矢量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模型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模型数据、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及其元数据。 矢量数据。进一步丰富大比例尺矢量数据,确保 1:500、1:1000、1:2000 等大比例尺地形图至少覆盖规划区范围, 1:5000 或 1:10000 应覆盖市辖范围。 影像数据。进一步丰富高分辨率影像数据,0.1 米或 0.2 米影像等至少覆盖规划区范围,0.5 米影像应覆盖市辖范围。 高程模型数据。进一步丰富高程模型数据,0.5 米、1 米格网至少覆盖规划区范围,2 米、5 米格网应覆盖市辖范围。 地理实体数据。以地形图为基础,对境界、政区、道路、水系、院落、建筑物、植被等内容进行实体化,并赋予唯一编码,作为与其它行业和专题数据进行关联的基础。 地名地址数据。应扩充自然村以上的行政地名,建立市 (地区、自治州、盟)级、县(区、县级市)级、乡(镇、街道)级和行政村(社区)级四级区划单元,实现市辖范围精细化地名地址全覆盖。 三维模型数据。至少分等级实现市辖范围全覆盖。政治、 经济、文化、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地标(标志)性中心区、中心商务区(CBD)以及特定区域应建立一级模型;除上述以外的政治、经济、文体、交通、旅游等中心区域,高档住宅、公寓以及特定区域应建立二级模型;其他政治、经济、文体、交通、旅游等中心区域,普通住宅以及特定区域应建立三级模型;城中村、棚户区、工厂厂房区等区域,远郊、农村地区以及特定区域应建立四级模型。 新型测绘产品数据。宜涵盖全景及可量测实景影像、倾 斜影像、激光点云数据、室内地图数据、地下空间数据、建 筑信息模型数据等。 (2) 公共专题数据 内容至少包括法人数据、人口数据、宏观经济数据、民 生兴趣点数据、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及其元数据。其中民生兴趣点数据宜涵盖制造企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和邮政、住宿和餐饮、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教育科研、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娱乐、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内容。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种类涵盖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