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 互联网查询 B. 史书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考古发掘 2.“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问“他们”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此描述中夏朝创建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的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殷 D.平王迁都 8.《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 D.中国王朝的产生 9.文物是最鲜活的历史,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如图所示文物中,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是 10.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1. 王充在《论衡》中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A.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B.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12. 古书载:四川成都平原“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得益于 A.大禹治水 B.灵渠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都江堰的修建 13.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争霸 B.社会变革 C.百家争鸣 D.竞相改革 14.公元前221年,李斯等人建议秦王“自称“朕”,改“令”为“诏””。其主要目的是 A.建立首个王朝 B.促进经济交流 C.彰显皇权独尊 D.实现文化一统 15.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7.根据右图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秦灭六国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17.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19.为解决下表所反峡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实行盐铁专卖 20.东汉时期,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罚,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结果出现 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八王之乱” 21,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名称由来 22.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的药方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3.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A.发明造纸术 B.改进造纸术 C.传播造纸术 D.被封为“龙亭侯” 24.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A.孔子创立私学 B.长平之战 C.卫青北击匈奴 D.赤壁之战 5.下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政权为曹操所建 B.②处政权为孙权所建 C.③处政府派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 D.①处海外贸易发达 2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蜀国灭亡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代魏 27.南朝(420-589)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 28.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是 A.西汉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29.《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30.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本大题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1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0分,共4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的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域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的“皇帝”指的是谁?(2分) (2)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修筑长城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孝文(汉文帝)即位,躬(亲自)修玄默(清净无事),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一班图《汉书·刑法志》 材料三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自永嘉初至刘宋末,大批北方人口为躲避战祸南下,南渡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一一改编自《宋书·州那志》 (1)据材料一,你可以推断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方式?(4分) (2)据材料二,汉文帝的治国措施体现了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西晋至南朝,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3分) 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结束地方割据的局面,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为统一体立下制度化的规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体,这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一步。此后的朝代发展并巩图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无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汉以下之两千年,这种思想虽不成一宗教,而其为中国人信索。上自政府,下达民间,一致不异。中国人遂知一人生共同理想——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管制和律令。于是, 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格局的特点。(2分) (2)材料二中的“思想”属于哪一学派?依据材料二概括“这种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的“孝文帝”属于哪一民族?其改革具有什么特点?(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促进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因素。(3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人们能见到的成系统的古文字中,距今3000多年前股商的文字无疑是最早的。其内容大多与祭祀、田猎、风雨、战争和疾病之类相关,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在此种文字的基础上演化出“金文”。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小篆。从此以后,在今天的中国范围内,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作为记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因为汉字在塑造思维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学习和使用时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汉字所书写的文明和文化……近十年来随着技术的革新,汉字输入法在记录语言时远比英文输入法要快。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汉字还会爆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 ——华觉明《中国三十大发明》 (1)材料中“殷商的文字”被称为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