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劳动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劳动既是人类创造并积累财富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身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的过程人的价值的实现与其劳动价值观密不可分,正确的劳动观念则是人们自 强不息,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其劳动观念既是 其道德自律状况的重要依据,也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进步与发展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价值观 人的价值 标准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他由人们对劳动的目的、价值、 意义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构成,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 学生就业困难虽有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很 大程度上还与他们的劳动价值观比较模糊有关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大学生 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 义在拥有悠久历史古老文明的中国,吃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 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奋发图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市场经济的浪 潮下,科技更是带给我们数不尽的便利现代文明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物质文化的 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这场文化浪潮中,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 形态也在大学生心中产生并滋生蔓延。
一、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当前大学生群体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 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条件比以前的大 学生普遍优越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两代人的溺爱,其自我意识、 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他们身上滋长他们 不仅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及艰苦朴素的作风比较淡薄,而且鄙视体力劳动, 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比吃比穿,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公物,浪费水电、粮 食等他们在劳动价值观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如下:(一) 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 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趋强烈,超过了对精神的需求,而对集体,对国家 的责任感淡化了那些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能很快产生“效益”的知识受重视, 那些“实惠”的工作受欢迎大学生的工作选择更看重的是待遇,而不是专业对 口,就业口号由原来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成了今天的“到外企去”与 “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价值观也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倾向曰益彰显二) 是价值判断多元化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整齐划一的, 当时的主体价值就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大学生认同的价值尺度就是社会贡献。
八 十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 益多样化倾向,这种思想倾向,容易诱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出现,腐蚀人们的头脑,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到大学校园, 使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判断也呈多元化:一种是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的“自我型”,认 为人的劳动价值在于自我奋斗,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 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一种是“金钱型”,认为金钱就是力量,人 的劳动价值在于钱的多少,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另一种是“创造型”,这些 大学生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创造金钱的多少不同的劳动价值观,在大学 生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多重标准三)是大学生价值主体的个体本位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 元的,个人、企业都成为利益主体,都有着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作为利 益主体都可以为价值目标的实现自主地做出努力这使得青年学生意识到,自我 作为独立的价值单位有着更加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再加上大学生活自身的特 点,更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价值观上,追求自我为中心和自我为本位 表现为过多的要求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但自己为社会尽义务的观念却比较淡薄。
缺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 的主人,不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更是社会的主力军,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更是与之紧密相联大学生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依靠辛 勤劳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二、 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观产生的原因是有多 方面的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们虽能清楚地意识到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新旧观 念的冲撞、新旧体制的更替,使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地理解市场经济,以为发展市 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 图”的想法在一些人心中滋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头脑中 膨胀,社会腐败现象滋生大学生们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 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了,讲索取的多了,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 金钱意识急剧膨胀部分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斧面前显得焦躁不安,充满 困惑与苦恼,在择业的知与行的矛盾中进行着痛苦的选择,甚至徘徊和迷惘二是家庭小环境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宠爱,导致家庭教育失范,加之“隔 代抚养”,使父母与祖父母在孩子的管理上易产生分歧。
家庭教育的失衡,影响了 对独生子女的劳动教育有些家长为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只要子女们愿学习, 劳动方面都由自己包办,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他们有一种强烈 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到社会中表现为自负、自私、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学校的影响近年来学校逐渐淡化了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艰 苦朴素精神的教育,致使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和 艰苦奋斗的精神,往往只注重理论、轻实践、轻视工农、厌恶劳动、贪图安逸、 不珍惜劳动果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人大学, 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实践少,因而自我评价不够成熟,整体上心理状 态还不成熟,对如何就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困惑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做, 择业也就自然是高不成,低不就了三、 当代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不仅要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也要有主观的不懈努力,更 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劳动价值 观呢?(一) 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是学生热爱劳动的基石和前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 动成果,”“班级是我家,劳动靠大家”。
用这些大到人类发展、国家宪法,小到《学 生守则》、班级舆论的道理,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 劳动的意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及自身存在的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思想决定行 动,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和培养出正确的行动党团工作进学 生社区,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员队伍,各住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下楼 栋,下宿舍,与学生们交谈,和他们做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小事 入手,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养成教育,入情入理地达到教育目的,帮 助自我管理能力斧、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 向上的生活理念二)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下乡实践、社会调杳、参观访问、军事训练、勤工助学 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 民的真正感情,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 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三) 加强劳动方面的教育首先,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劳动观念作为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通过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树立科 学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弘扬中 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创造者古人说得好,“民为邦本”,国和民是 密不可分的,爱国必爱民,爱民必爱国,这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涵义再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大学 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劳动技能教育 不仅要通过劳动理论课教育,而且要参加适当的劳动,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劳动的 实际操作规程,以保证劳动的安全和劳动的质量总之,当代大学生们应努力克服自身自理能力不强、动手能力斧、劳动意识 淡薄、“个体本位”倾向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弱点,加强劳动观念,使自己在 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在劳动学习中给自己创造 一个展现自己,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做出自己应有 的贡献参考文献: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1版.高教出版社)2. 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 2010-8-3.3.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王贺胜.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0, (3): 17.《毛泽东思想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查报告院系:******院 班级:********班 学号:28888888 姓名:***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