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夺分金卷)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夺分金卷) 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 1、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答案】: B 2、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答案】: C 3、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答案】: A 4、( )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答案】: B 5、“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 C 6、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方法,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一致性 D.连贯性 【答案】: B 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在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答案】: C 8、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答案】: C 9、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答案】: C 10、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 A.最近发展区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答案】: C 11、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 C 12、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于是妈妈规定小强如果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用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答案】: C 13、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B 1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答案】: B 15、陈老师在教《小池塘》的时候问学生:“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池塘是怎样的?”学生答:“小池塘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老师又问:“如今,已是春天了,小池塘又成了什么样呢?”学生答:“冰雪融化,小池塘的水又开始流淌了。”……该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 C 16、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不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以自我为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答案】: D 17、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答案】: D 18、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答案】: B 19、张三高考落榜后大哭一场后,心情变得好多了。这属于情绪调节中的(  ) A.转换认知 B.自我暗示 C.期望调节 D.适当宣泄 【答案】: D 20、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答案】: D 21、“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 D 2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答案】: C 23、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并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育政策 【答案】: B 24、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B 25、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答案】: C 26、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答案】: B 27、(2021年下半年真题)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这些特征属于()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答案】: A 28、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文化制度 【答案】: B 29、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 B 30、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到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到了低分,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C 3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堂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认知策略目标 【答案】: C 32、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 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答案】: B 33、刘伟10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刘伟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行为补偿 B.理智压抑 C.情感升华 D.认知改变 【答案】: A 34、当代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D 35、学生制订周末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36、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  )。 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 D.中学教育内容 【答案】: A 3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 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答案】: B 38、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经验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 D 39、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 40、“你是个文静的孩子,学习认真,能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 )。 A.前置评价 B.即时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答案】: D 41、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 B 42、力求本学期考得好,争取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远素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成就动机 【答案】: B 43、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 C 44、“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种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 )。 A.教育无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答案】: C 45、(2021年上半年真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答案】: C 46、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突然意识到解决办法的现象称为( )。 A.反省 B.建构 C.顿悟 D.反射 【答案】: C 4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倡导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 B 48、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 A.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D 49、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