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教案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变色龙教案教案7篇   变色龙教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   2、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   活动准备   1、变色龙变色过程视频。   2、变色龙ppt。   3、手工纸和剪刀。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自然界神奇有趣的现象。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加强对颜色的敏感。   活动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有趣的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观看变色龙变色的视频。   2、向幼儿提问:   (1)变色龙有什么本领?(身体会随着环境改变颜色。)   (2)为什么变色龙的颜色要与四周环境相似?(这是动物的保护色,可躲避敌人的攻击、方便觅食等。)   3、播放视频短片“野生动物”让幼儿欣赏,观察哪些动物与四周环境的颜色相似。   4、请幼儿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如果活动室里躲藏了一只有保护色的动物,它会是什么颜色?   5、请幼儿在图画纸上创作一只“活动室里的动物”,并设计它的颜色,然后把动物图剪出来,贴在活动室里相似颜色的地方。   6、创作完成后,幼儿可尝试找出躲藏在活动室里的不同的动物。   活动延伸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动物保护色的资料,使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可以玩“保护色”游戏,请幼儿为自己设计一套“保护衣”,然后玩“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动物保护色的作用。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兴趣特别浓,幼儿非常喜欢变色龙,通过观察动物的颜色,知道了动物的颜色与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对颜色的敏感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变色龙教案,变色龙是一种神奇的物种,很多小朋友都不太了解这种物种,但是他们都会对它产生好奇心,教师们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专心学习一下关于变色龙的知识,让他们懂得爱护小动物。   变色龙教案教案篇2   【创意说明】   两个板块:   了解常识──读品结合。   研读探究。   小说还借助一个特殊的道具──军大衣来表现人物善变的心理。研读探讨小说文本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进入第一板块   了解常识。学生初次学习契诃夫的作品,要对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   1、了解作家及作品: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他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宪兵的优秀作品,反映沙俄社会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创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强化反动统治,沙皇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奴才,他们媚上欺下,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咄咄逼人,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谀奉迎。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小说的标题和中心人物: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此作文题不仅准确新颖,而且点示人物性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中心人物奥楚蔑洛夫,俄语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也具讽刺意味。   三、进入第二板块:阅读品析   1、学生听录音朗读,从以下方面整体感知小说。   ⑴最明显的语言形式:对话描写。   ⑵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   ⑶最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根据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处理结果。   ⑷自由散读全文。   2、按要求找点阅读小说。   ⑴人物动作的描写点:奥楚蔑洛夫3处、赫留金各2处,众人1处。   写赫留金:“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上,抓住了狗的后腿。”   品析:表现他动作迅速,抓住元凶,证据确凿,以便得到公正的处理。   写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品析:用举止的严肃,反衬他的装腔作势。   “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善于拿腔拿调,官气十足。   “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照应开头,丑态百出后仍趾高气扬。   ⑵人物外貌的描写点:   如: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品析:勾画出一个外表严肃。威严的警官形象。   写赫留金:“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品析:“花布”、“坎肩”点明受害者的身份是普通的民众。   ⑶人物神态的描写点:   ⑷人物语言的描写点:   ⑸社会环境的描写点:   ⑹对狗的评价的描写点:   四、教师研读探究   1、作者刻意多次的描述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2、小说结尾处写那群人笑,笑什么?为什么而笑?   3、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列举四种。   4、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四次写军大衣。在开头,点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中间两次一穿一脱,分别是为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窘态和因恐惧而心寒的内心。结尾处“裹紧大衣”,照应开头,再现他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态。   对赫留金的嘲笑,对沙皇统治下法律人人平等的深刻讽刺。   表现手法有:夸张、对比、采用对话推动情节、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等。   逐一引导学生找出并细细品析小说语言的艺术效果。   五、小组合作讨论,归纳人物性格   变色龙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的:   一、了解俄国沙皇警犬的丑恶灵魂,认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黑暗。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细节描写时人物刻画的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学关键:   目的三。   教学方法:   加深理解朗读加深理解。   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   二、时代背景;   三、自读指导;   (1)泛读课文;   (2)提示阅读课文: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文章可分几部分?那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的本质?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3)讨论后明确:   1.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2.根据短篇小说的情节特点,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一、(1—5)写警官奥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   二、(6—27)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手法对奥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做了鲜明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见使舵的丑态。   可分为六个层次:   (一)(6—8)不知是谁家的狗;   (二)(9—13)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三)(14—17)有人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四)(18—20)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   (五)(21—23)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六)(24—27)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第三部分(28—29)   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媚上欺下,看见使舵的性格特点。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   小结:   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当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四、布置作业   1.口述本文故事情节;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第二点;   教学重点:目的三;   教学难点:同上节;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同上节;   内容和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   二、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   2.对上司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三、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理解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见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   四、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的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题。   变色龙教案教案篇4   活动准备:   1、变色龙课件;   2、拼凑变色龙图卡、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展示拼凑变色龙,猜测是哪个动物   二、倾听故事   了解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优点   1、听故事   2、帮助幼儿逐一了解每个动物的特长,教案《市直属幼儿园教育科研优质课 教案《拼拼凑凑变色龙》》。3、说说变色龙的愿望实现了心情怎么样?   三、游戏“拼拼凑凑变色龙”   1、引导幼儿假设自己是一只变色龙,想变得像哪些动物?有什么本领?   2、游戏“拼拼凑凑变色龙”,介绍操作要求。3、幼儿制作拼凑变色龙,教师巡回指导。4、引导幼儿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交流自己的拼凑变色龙。四、继续听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优点   1、继续听故事,了解故事结果。   2、讨论:   (1)变色龙最后为什么又变回自己?   (2)它把别人身上的优点拼凑到自己身上是否合适?   变色龙教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变色龙变色的趣味。   2.学习正确地、按顺序翻阅图书。   3.体验色彩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参见幼儿用书)。   2.故事围裙、纸偶,封塑纸、糖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故事里讲的是谁?   它怎么会变颜色的?   变色龙吃了哪些东西?   变色龙变成了什么颜色?   2.边用故事围裙操作,边讲述《贪吃的变色龙》的故事。也可以把纸偶给幼儿,邀请幼儿随着故事情节把相应的纸偶贴到围裙上。   3.请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中的《贪吃的变色龙》,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4.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幼儿创编故事。   变色龙还会遇到什么东西?   它把这些东西吃掉之后,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5.操作活动:彩色的世界。   用水彩笔在封塑纸上示范画图,并涂上颜色,。然后贴在玻璃窗上,请幼儿观察透过彩色透明片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给幼儿提供一些彩色糖纸,带幼儿到室外,透过糖纸观察外面世界发生的变化.。   带幼儿回教室,尝试将糖纸做成一个造型,如蝴蝶结,将幼儿完成的作品贴在窗户上,让大家相互欣赏。   活动评价: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变色龙吃了什么,变了什么颜色。   2.能愉悦、专注地进行透明片的创作。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在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经验缺乏,对语言认识程度不深,不能随时调节语言的清淅度和形容程度,表达的时候受到语言调控,对颜色的认识也比较少。根据这阶段年龄特点,选择了绘本《贪吃的变色龙》。这节活动刚好也是整合书上的内容,我仔细分析了书上教案,发现内容可能不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于是我自己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将其变为一节小班综合活动,把语言和艺术相结合。   绘本《贪吃的变色龙》富有变化,故事新颖,而且描写生动形象,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观思维方式,能结合图画,经过观察理解单页单幅大图书,使幼儿能直观的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且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加深孩子对这三种颜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在隐形中提升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这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为:在认识红、黄、绿的基础上知道生活中与其的相关事物。为了让孩子能循序渐进的接受红、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