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认识时间教案汇总8篇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1 年认识时间教案汇总年认识时间教案汇总 8 8 篇篇认识时间教案认识时间教案 篇篇 1 1分析教材:分析教材:“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60 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 12个数字;有12 个大格,有60 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 5 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 分 5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 1 时=60 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 81 页例1 及“做一做”第 1 题、练习十五第 1、2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 1 时=60 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让课铃响)师:上课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 9:00)2.复习旧知。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 9 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 9,是 9 时。)3.导入新课。(大约过了 5 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 9:05)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一)认识钟面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 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 5 小格、一共有60 个小格。)(二)认识时间。1认识分。(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 1 小格)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分。(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分针指着 1 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 5 小格,所以是 5 分。)分针指着 4 是几分?为什么?分针指着 7 是几分?为什么?2.认识时间。(1)教学例 1 第一个钟面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 3 多一点,是 3 时,分针指着 1,是 5 分。)认识时间教案认识时间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 1 时60 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1 页内容。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活质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 720 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有的学生猜是 2 时,有的猜是 12 时 10 分。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吃午饭的时间这一事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测。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探究学习1认识钟面。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 5 个小格。有 12 个数。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2认识几分。a师: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 1 时?分针走多少是 1 分吗?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师:对。(课件演示 1 分。)师:分针走 1 大格是几分?为什么?(5 分。)b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 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c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课件演示 10、15、20 等)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 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学生想办法记住。)d课件演示分针走到 5、8 各是几分?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 5 个 5 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在这里老师又设计了第二次小组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又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认识 1 时60 分。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显示。)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 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 时。)这说明 1 时和 60 分是什么关系?(相等。)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时60 分。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 1 小时60 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 12 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了。5学习读时间师:现在你知道小红的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 12 时 10 分的?a小组交流,教师巡视。b介绍方法。生:我的方法是:时针指着12 就是 12 时,分针指着2 就是10 分,所以是 12 时 10 分。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过头来,自己来思考、探索读几时几分的方法。通过第三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d练习。那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几时几分吗?(课件显示。)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出这些时间,你能把它们记下来了吗?学生独立写,两生上黑板写。写完后,教师讲解说明两种不同的记时法。巩固练习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谁学的最棒,好不好?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2连线。3拨表练习。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想。)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能。)请同学们拿出表准备好。(课件显示。)我上午 8 时 15 分上第一节课,1120 下班。下午 210 上班,4 时 55 分下班。同位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拨完一个就集体订正,或同位互相检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同时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师: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看现在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观察实物投影仪上的手表。)回家后,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记下来好吗?专家评析在本节课中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在此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他时而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的。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地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4整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时间教案认识时间教案 篇篇 3 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年、月、日教案。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ppt 课件:年、月、日)你们知道儿童节是哪一天吗?植树节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课件并配合演示。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 20_年日历,教案年、月、日教案。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从1 月 1日开始,到撕下 1 月 31 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日、月、年”字。教师揭示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二、自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