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一、位 置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四、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相对性。五、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2、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六、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 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七、教学安排:1、上、下.1课2、前、后.1课3、左、右.1课4、位置.1课课 题 一 上、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一一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 题 二 前、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 们 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二、学习新知: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生1:是X X X。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2、小组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课 题 三 左、右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二、学习新知: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 一 说 你 现 在 坐 的 位 置(左 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三、练 习:1、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你 的 前 面 是(),后 面 是(),左 边 是(),右 边 是()o从 前 往 后 数 你 是 第(),从 左 往 右 数 你 是 第()o2、完成练习一第6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认识左、右左 右右 左课后小记:课题四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 9页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 迎。二、学习新知: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 找 起)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 填 空。你 的 座 位 是 第()组 第()个。你 前 面 的 同 学 是 第()组 第()个。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 第()个。你 左 边 的 同 学 是 第()组 第()个。你 右 边 的 同 学 是 第()组 第()个。三、练 习:(-)第6页做一做。(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 是(),狗 在 第()行 第()个。(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二)完成练习一1、第1题。(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 x 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2、第2题。(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2)学生分组活动。3、第3题。(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4、第5题。(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5、数学游戏:听反话(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学。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小记:二、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 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 0 以内的退位减法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五、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六、课时安排:1、十几减九-3 课2、十几减几-4 课 3 、用 数 学-2课 4、整 理 和 复 习-3 课课题一十几减九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 1 2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9、1 0 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9+4=9+8=9+6=9+2=9+9=9+5=9+3=9+7=二、学习新知:1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3、气球图列式:1 5-9=风车图列式:1 6-9=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1 3-9=1 4-9=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 (板书课题)6、(1)1 5-9 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三、练习: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