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方程》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1 年方程教案范文锦集年方程教案范文锦集 1010 篇篇方程教案方程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同学们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同学们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同学们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一、回顾与交流。1.复习方程概念。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3X+56+8=146X=157X+315(通过这个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P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解简易方程。复习 61 页第二题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再请三位同学演板,并请演板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集体订正:解(1)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2)方程与(1)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1.六一班有 50 人,其中男生有 28 人,女生有多少人?2.六一班有 22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 2 倍少 16 人,男生有多少人?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让同桌 2 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解答。二、巩固与应用。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1.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2.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3.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生演板,演板后组织学生讨论。4.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三、总结提高。三、总结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四、习题设计。四、习题设计。1.课本 62 页第 5 题。这里的两个小题,第 1 小题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想用字母表示出来,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第 2 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除了要找出等量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2.课本 62 页第 6 题。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是数与形的结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方程教案方程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5 分钟)1列方程(1)某数的 5 倍加上它的 2 倍和是 42,求这个数。(2)X 的 5 倍减去它的 2 倍差是 1.2,求 X。2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共植树 600 棵,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 3 倍。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1)画图,找等量关系。(2)列方程解应用题。二、层次练习(15 分钟)1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植树,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 3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 300 棵。四五年级各植多少棵?(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3)订正:解:设四年级植 X 棵,五年级植 3X 棵。3X-X=3002X=300X=1503X=3150=450答:四年级植 150 棵,五年级植 450 棵。2 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 4 倍,妈妈比女儿大 27 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学生独立做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三、巩固练习(15 分钟)1看图列方程 125 页 3 题。完成后交流2对比练习(1)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 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1.6 小时相遇。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 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 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16 千米,二人经过几小时相遇?(3)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 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 16 千米,经过 1.6 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独立完成后交流。四、总结交流(5 分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方程教案方程教案 篇篇 3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13 页,“回顾与”、“练习与应用”第14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回顾与1、谈话引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组中互相说说。2、组织讨论。(1)出示讨论题。(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等式性质:)(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 1 题。(1)独立完成计算。(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2、完成第 2 题。(1)学生独立完成。(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 x 的值代入方程。)3、完成第 3 题。(1)列出方程,不解答。(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3)完成计算。4、完成第 4 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 也可以表示未知数。三、课堂通过回顾与,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方程教案方程教案 篇篇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请你来接下句三只青蛙_;五只青蛙呢?N 只青蛙呢?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二、进行复习1、用字母表示数(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 s=vt)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 71 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 小时,下午工作 3 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 160 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其二:列方程:x(5+3)=160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 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含有未知数)2、方程(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7+8=35 4a+5b a+12=894x=y 3+10025+y 6+x=0.53(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讨论后得出: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3、列方程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请生一起看书 71 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 元,找回 2 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3)练习练一练 1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 15 人,又上来 9 人,这时车上正好有 30 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4)一本书 240 页,小刚看了 5 天,还剩 165 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课本练一练 5三、小结三、小结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方程教案方程教案 篇篇 5 5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第 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 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 1 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例 2 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