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课后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后习题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架子鼓 B、笛子 C、小提琴 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空气 — 水 — 鱼 B、桌子 — 空气 — 鱼缸 — 鱼 C、桌子 — 鱼缸 — 水 — 鱼 D、桌子 — 空气 — 水 — 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 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 ,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 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和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 , ,对比可解决 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 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已知: 求 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 球为空心. 解法二、质量比较法 铜球为空心. 解法三、体积比较法 铜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