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编)23《海底世界》说课稿

举报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3)资源的拓展。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四、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2)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3)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询、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五、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六、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 ↓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 ↓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主要特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点。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学生的填写表格) 体味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③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⑤“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a.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b.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随机点评: 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说一说吗?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能干! 你和作者一样会观察、会分析! 他是读中有所发现的,你也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你认为奇异在哪里?他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不足? 鼓励多种表达: 还有与这份不一样的吗?再交流。 疏理学法: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六、引导表达。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 (1)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2)仿写一段话: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七、拓展整合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询、搜集相关的资料,请你来写一写《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为学生打开更多现实生活世界的窗户,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