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鉴定研究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 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鉴定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效有序的教学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集中体现。没有高效的教学,职业教育将会面临更深的社会信任危机。因而主动地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工夫,注重内涵提升,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乎自身生存的行动。 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方向,源于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大量深层次问题。许多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2-3年后竟然不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从学生以后将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看,发展专深的职业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观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实施和探索课程改革的职教部门和学校可以说遍及全国,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课程模式作为教育部“九五”课题的重点,在我国职教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实践和推广。这种课程模式,试图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门化等模块对课程进行重组,删减了部分理论阐述较深且与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的课程,将必备的专业知识融入了专业课程并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然而,这些改革与实践仍侧重专业课程内容的内部建设,课程门类的增删和取舍仍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仍过分强调专业规格与标准,尤其是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依然薄弱。课程设置的定位依然是“专业方向”而非“职业定向”。尽管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应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来指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在实践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三段式”课程仍是当前职业学校普遍流行的课程模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仍不能从课程层面上落实。 职教课程项目化改革,实质上是要尽快摆脱了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的影响,倡导以从事现实的职业活动的任务要求为课程内容,以现实的职业活动过程为组织教学的线索。这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相一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职业教育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展,明确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提出新的课程改革模式。德国的“学习领域”、澳大利亚的“培训包”、英国BETC课程模式,生涯教育和模块式课程开发,都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这些课程理论与改革实践对我们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紧迫心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促使许多学校、教师开始探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在这些改革中,最具广泛性的就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是: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明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也是重要课程内容;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复杂、整体联系;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项目完成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等等,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可见它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通过对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基础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为例开展专业课程的课例开发研究和实践,试图通过专业实际工作任务的系统分析,提炼出从业人员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以项目为支撑,重组课程结构和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自主开发项目化专业课程课例的路径和策略。为全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课程课例开发方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突破原有“三段式”课程结构,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以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 3、开发和实施中职《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基础》项目课程课例等教学资料。 三、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基本思路 在分析和比较诸如德国的“学习领域”、澳大利亚的“培训包”、CBE(能力本位)及 “宽基础、活模块”等课程开发模式及研习有关专家的著述后,我们认为引入项目课程理念是适时的。以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课例开发指南为方向,借鉴上海市 “任务引领型课程”。它对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现实意义。我们遵循及提炼的开发项目课程课例的基本理念是: 1(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2(专门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的基本定位; 3(按实践能力形成的需要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 4(以工作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 5(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在上述理念支配下,在课程课例开发中,我们确立的开发原则是: 1(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门类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要按照职业群中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与“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对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基础三面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课例开发和实践。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经验和策略 。 因而,我们在《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把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技能作为确立课程内容的总要求,以适应行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顺序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某一特定情景中的特定问题为中心来整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使两类知识在“问题”的层面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这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使学生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又通过经验的获得提高学习和反刍相关理论知识的热情,以完成专业教学目标。这正是项目课程的魅力所在,也是项目课程的特色之一。 四、专业课程的项目化开发实践 课程开发的关键是要落实开发过程,本项目的主要环节是: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结构、内容、教材模式、教学过程分析,编好项目课程课例。我们重点做好以下过程: 1、仔细做好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的重要基础。为了准确定位《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开展岗位技能要求调研。之后,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斟酌,结合中职教育层次特点,确定各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技能培养目标。并体现在课程标准中。 2、精心编好项目课例 在目前教师还普遍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的状况下,基于学校实训条件、真实可操作的课例对学校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因而开发项目课例是整个课程改革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工作任务分析表基础上,按项目课程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认知基础,重点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并使之体现在课例的开发上。 课例开发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课例内容的职业指向性、实践性、发展性。开发的课例根本上跳出了“学科体系”模式的藩篱,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观,倡导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为建成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艺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有别于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五、项目课程课例的实施 (一)实施基础 一是课题成果具有较好的实践条件。由于学校的发展,设施设备条件、实训环境等相对充分,为项目课程课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二是本成果都是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既是课程课例开发者,又是课程课例实施者,所涉专业的其他教师也大都具备双师资格,能保证课程按研究者意图实施。本课题已完成的相应课程项目课程课例的开发,并在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并取得的较好的效果。 (二)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和评价阶段。根据每一个阶段所完成的任务不同,教师和学生在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1、准备阶段:根据项目课程课例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开发设计教学项目,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和论证。同时,向学生提供与完成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施阶段:在项目课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进行必要的分组。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因而分组是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整合,合理划分工作小组,确定组长,明确组长和每位学生的职责,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2)进行积极的方法引导。如先让教师进行示范等。 (3)进行积极的心理和价值引导。 (4)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解。 3、评价阶段 (1)学生自我评价。每位学生通过书面形式对整个项目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总结收获、体验,反思存在的问题。 (2)学生之间互评。以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当一位学生操作时,其余的学生作为评委,观察其操作的方法是否适当,步骤是否合理,手法是否熟练,然后进行点评和探讨。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3)教师评价。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评价,帮助学生对整个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组为单位开展比赛,看哪一组完成得快、质量好。以此作为学生本项目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六、项目课程课例的成效分析 1(课程模式的变革,更加符合职教本质属性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原有学科课程模式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问题,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明确,体现了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在项目教学中,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而教学项目又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是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构建教学内容,因此,呈现给学生的是跨专业的综合知识,培养学习的能力是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化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项目教学中贯穿始终的“做中学”,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热情空前提高,自信心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练习探究、积累运用的实践活动。摆脱了学科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学生懒学困境。 3(课程模式的变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我校项目课程改革源于一线教师。面对学科体现下的教学困境,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才能体现对学生、社会负责,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项目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