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复习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举报
资源描述
2020-2022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复习卷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单元模块复习(八) 坐标:第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行动。 6月21日,国务院同意自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为“庆丰收、迎小康”。我国作为产粮大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粮食储备库存9。1亿吨。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尽管我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但人多地少的局面也十分明显,中国的食物资源其实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杜绝粮食浪费。 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庆丰收莫忘节约应成为国人的基本遵循,要让节约粮食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节约粮食的坚定践行者。 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坚持“光盘”;在外吃饭不讲排场,合理点菜,不贪丰求盛,同时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造成舌尖上的浪费。本着节约精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珍惜手中的每一粒粮食。 (选自《9月22日中国日报网评:丰收节,让厉行节俭成为最好的礼物》,有删改)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货行为。2013年1月,习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习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机制惩戒,切实遇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明确要求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善,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竭制,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进行。 (来源于8月11日新闻联播文字版) 材料三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今年以来,受极端天气、恶性通胀、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的影响,津巴布韦面临严重粮食危机。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津巴布韦近25万民众提供粮食援助,可以满足他们在下一个雨季到来前的日常粮食需求。 在还有许多人饿肚子、吃不饱的情况下,解决粮食浪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紧迫性尤为凸显。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如果将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全部计算在内,那么食物浪费每年的成本高达2。5万亿美元。 就我国而言,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尽管口粮能确保自给,但粮食生产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既要节流,也要开源,这样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当前,要确保粮食安全,需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以及挖掘耕地“红线”外可能“无中生有”的粮食耕种面积。“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也是我国未来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如果抓紧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并将其中1亿亩改造成水稻田,按每亩300公斤估算,则有望每年增加能养活8000多万人口的粮食产量。 疫情显现了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应对,袖手旁观将是危险且短视的行为, “国际合作势在必行。”马克西莫.托雷罗.卡伦说,当前的重点是不要忽略那些需要粮食救济和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并向依赖粮食进口且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较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报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勤俭节约的美德,这种美德既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更能维护国家的安全。 B.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不要忘记勤俭节约,让节约成为人人自觉的行动,成为国人的基本遵循。 C.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D.开展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及核心技术研究,这是我国聚焦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但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可见我国仍存在粮食危机,因此我们要有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 B.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大量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自觉行动起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C.公款餐饮浪费已经成为节约粮食行动的最大障碍,群众对此反映特别强烈。只有加强制度约束,加大监督力度,实行严厉惩戒,方能切实遏制公款餐饮浪费现象。 D.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粮食储备库存9.1亿吨,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对粮食生产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以防极端天气、疫情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一项是() A.某中学规定,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必须买菜、打饭适量,所买的饭菜必须吃完。 B.某餐馆每天都要几次请垃圾车把丢弃的菜叶、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拉走。 C.武汉市餐饮协会推行N-1的点餐模式,即10人就餐只能点9人的菜。 D.东莞市启动文明就餐行动,倡议各餐馆单位设计半份菜\小份菜。 4.请结合前两则材料内容来阐释“光盘行动”具体的内涵。 5.针对目前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问题,中国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④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撵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