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针对训练【含答案】新人教版

举报
资源描述
[“现代诗歌阅读”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16分) 黄河落日 李 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地、凝重地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地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 B.“辉煌地、凝重地/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的氛围。 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之情。 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的辉煌灿烂。 解析:选C C项,“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之情”错,这两句只是在客观描述历史的风云变幻,没有对战争的反思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壮美做铺垫。 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C.“一个字一个字”运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礼赞之情。 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耐人寻味。 解析:选B B项,这里的景物描写是虚写,主要表现的是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 3.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根据诗歌内容,可从内容上和主题上组织答案。从内容上看,本诗主要描写的就是黄河落日。从主题上看,第三节描绘的黄河的特点是气势磅礴,从第一节“辉煌的、凝重的”一句可以看出落日的厚重和沧桑,再结合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第四节中的“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可以看出,写“黄河”“落日”这两个意象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 答案:①“黄河”“落日”是本文主要描绘的意象。②“黄河”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落日”具有厚重、沧桑和可再现的特点。作者借这两个意象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 4.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                                                                                                               解析:“帆影”“大地全在沉默”描写的是静景,“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写的是动景,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用“凝思”形容树,用“严肃”形容鹰,用“倔强”形容土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黄河的气势。 答案:①运用先静后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黄河的不同凡响,颇有震撼力。②“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③“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非凡气势。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16分) 边界望乡 洛 夫①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偾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16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 ①洛夫:中华台北诗人。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理。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解析:选C C项,根据“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可知,此处是借“惊蛰之后是春分”引出祭拜祖先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以表达自己对“乡音”的亲近与渴望,而不是“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对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为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偾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解析:选B B项,“化视觉为听觉和触觉”错误,“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应是化听觉为视觉。 7.“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4分) 答:                                                                                                               解析:结合原诗“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来看,“距离”首先是空间距离,是望远镜调整的距离;其次是时间距离,从后记中“数十年未闻”可知,诗人已数十年未闻鹧鸪啼叫,离乡很久了,此时来到边界,一下子离故乡近了;最后是心理距离,“手掌开始生汗”表现了诗人想见又不敢见的心情。 答案:①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②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时间距离;③是让诗人“心跳”的距离,表达了他“近乡情更怯”的心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8.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题干中“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已经明确了答题思路,即如何用语言生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而“如何生成”就是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一句将抽象的乡愁用“扩大数十倍”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化抽象为具体。“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中,“蹲”“咯血”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的程度之深。另外,“一朵”指杜鹃花,“咯血”指杜鹃鸟,由此可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典故。 答案:“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头发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说它“乱”“散”,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3分)“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胆的乡愁。(或者:“一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植物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涵,激发读者的历史联想。)(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16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年3月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解析:选D 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0.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解析:选B 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1.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