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导学案 周次 第 课时 累计 课时 年 月 日 课题 桂花雨 课型 新授 教 学 设 想 一、教学目标:(从学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认定)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师 生 活 动 补充内容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同学的听写处境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斟酌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喜悦,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评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斟酌:(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表达出“我”对摇桂花的爱好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用力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表达出“我”对摇桂花的爱好之情; “用力”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概括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喜欢和憧憬。 四、比较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议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由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领会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欣赏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概括描写了故土桂花的香。觉得故土桂花香,是由于“我”的母亲对故土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由于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简朴的话,与“月是故土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 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喜悦; 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片面,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比较的写法,表达出母亲对家乡的喜欢和憧憬。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土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板书 内容 教学 反思 年级部或备课负责人观法: — 4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