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   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自由回答。(《欢乐颂》)   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乐颂》的认识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一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交响乐)   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坚定、庄严地;中速)   2.老师再次播放《欢乐颂》的管弦乐演出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划分部分。(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两个部分,序奏和人声。)   3.引导同学们梳理《欢乐颂》的音乐要素。   (1)播放核心音乐“欢乐”主题,并提问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级进、平稳的上行和下行,无跳进)。   (2)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传达欢乐主题)   (3)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边聆听音频,边观察乐谱,探寻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师:作者是如何传达欢乐主题的呢?通过情绪变化逐步推进。)   ①学生自主探寻音乐情绪变化的过程。(过程:由抒情到坚定的情绪变化)   ②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情绪的多种推进方法。(力度:由弱渐强;配器:弦乐—管乐—打击乐—转折—加入人声;演奏/演唱形式:独奏/领唱—合奏/合唱)   4.教师进一步追问,作者通过《第九(合唱)交响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为单位展开思考。(师:《欢乐颂》虽然只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但是这个“欢乐主题”曾经在前三个乐章中出现、又被中断过,最后在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将作品推向高潮》。这样的做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主旨呢?冲破困境,得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5.教师与同学们分享贝多芬的生平故事,将贝多芬戏剧性的人生与《第九(合唱)交响曲》相结合,辅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这首交响曲从忧郁的小调开始,最终由明亮的大调结束全曲,这正象征了贝多芬不畏惧苦难的束缚,冲破命运的牢笼,最终走向光明的人生轨迹。)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拓宽音乐视野。   (1)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2)教师引领同学们理解贝多芬的卓越历史成就。(贝多芬不但在交响曲上有着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西方音乐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音乐的“新约圣经”。)   (五)小结作业   1.师生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瓶颈,生活终将迎来光明。)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并思考两位古典大师在音乐创作中形成迥异的'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带来,200字左右,下节课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   五、板书设计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2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间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新课教学   1、美声唱法   A、导入新课:歌曲《我的太阳》导入   B、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t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国》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请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点:无严格的技术规范,把“自娱”作为重要表现目的,强调其“倾诉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众化的口语化。   D、讨论,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适合我们?   4、请学生分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让学生尝试用三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体验各自特点。   6、小结。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歌吗?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   (生举手发言)   师: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在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两首作品,那么大家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吗?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习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习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3.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作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缓慢的哀歌)   ②说出这个乐章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b小调,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通常,交响曲的第四乐章都是热烈欢腾的快板,而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却是一首缓慢的哀歌,其中浸透着“安魂曲”一样的情绪。   (2)再次播放音乐,并分小组讨论其中一些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之后每小组抽代表,教师分段播放作品,小组代表边听边解说,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   (三)巩固提高   最后分别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比较两个不同感觉的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通过各自的音乐要素体现出来,可见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先自己欣赏一下《长江之歌》,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先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