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海中学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广海中学2019-2019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容预览: 11-12学年惠安广海中学初一年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20小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字音字形: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嫌恶 乳臭未干 kù 爱 yuàn 天尤人 2.使用工具书:查词典。〔2分〕 “悬念〞的“悬〞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然后再数 笔。 3.背诵积累:完成上下句。〔8分〕 〔1〕君自故土来 , 。 〔2〕 ,巴山夜雨涨秋池。 〔3〕扬子江头杨柳春 , 。 〔4〕 ,天涯假设比邻。 〔5〕沉舟侧畔千帆过 , 。 〔6〕 ,思而不学那么殆。 〔7〕择其善者而从之 , 。 〔8〕 ,可以为师矣。 4.课文理解:按提示填空。〔4分〕 冰心在?忆读书?中总结出了“ 〞的经验;?山中避雨?的通过记叙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过和感触 ,揭示了“ 〞的道理。 5.名著阅读:按要求答复下列问题。〔7分〕 〔1〕?西游记?的作者是 ,小说主要写了唐僧、 、猪八戒、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3分〕 〔2〕根据例如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西游记?的情节〔例如除外 ,任选两个 ,4分〕 例如:三打白骨精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期行? ,完成6-9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 ,那么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去后乃至(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7.选择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A.尊君在不?〔尊君:古代尊称自己的父亲。〕 B.待君久不至 ,已去。〔君:古代尊称对方。〕 C.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②友人惭 ,下车引之。 9.“友人〞出口伤人 ,元方从哪两方面加以反驳?(3分) 〔二〕阅读?风筝?选段 ,完成10-15题。(15分)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不但不爱 ,并且嫌恶①他 ,因为我以为这是没长进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 ,②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 ,多病 ,瘦得不堪 ,然而最喜欢风筝 ,自己买不起 ,我又不许放 ,他只得张着小嘴 ,呆看着空中出神 ,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 ,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 ,他快乐得跳跃。他的这些 ,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可鄙的。 ②有一天 ,我突然想起 ,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 ,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推开门 ,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 ,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 ,还没有糊上纸 ,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 ,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 ,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 , 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长进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 ,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踏扁了。论长幼 ,论力气 ,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后来他怎样 ,我不知道 ,也没有留心。 10.分别指出第①段两个“他〞指代的对象。〔2分〕 ①指 ②指 11.指出第②段的记叙要素。〔3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12.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刻画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 我不爱放风筝且嫌恶风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话答复 ,2分〕 14.下面对第②段的加点词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 A. “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失了色瑟缩着〞中的“惊惶〞“瑟缩〞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偷偷做风筝被“我〞发现后的害怕、恐惧。 B.“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长进孩子的玩艺〞中的“苦心孤诣〞的意思是费尽心思 ,刻苦钻研 ,到达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C.“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踏扁了〞中的“掷〞和“踏〞 ,分别换成“扔〞和“踩〞更能表现“我〞发现弟弟隐瞒自己偷偷做风筝之后 ,产生的粗暴行为。 15.“后来他怎样 ,我不知道 ,也没有留心。〞请发挥你的想像 ,说说弟弟后来怎样了?(写成一段话 ,字数不少于30个字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6-20题。〔15分〕 做父亲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 ,“咿哟 ,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 ,睁大眼睛倾听一会 ,“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 ,飞奔下楼 ,好似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 ,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 ,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 ,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 ,在庭中跌了一跤 ,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 ,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 ,所以剧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 ,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 ,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 ,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 ,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 ,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 ,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 ,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 ,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 ,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 ,咿哟〞的声音突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 ,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 ,好似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 ,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 ,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 ,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 ,许多“咿哟 ,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 ,好来〞的孩子 ,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 ,依附在我的身边 ,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 ,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廉价些么?〞“廉价勿得 ,二角半钱最少了。〞 . (8)他说完 ,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 ,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 ,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 ,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 ,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 ,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 ,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 ,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 ,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 ,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前行 ,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 ,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 ,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 ,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 ,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 ,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假设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 ,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 ,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 ,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 ,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 ,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 ,但很难相见 ,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 ,比喻很近的距离。 16.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分) 段落语 句孩子的心情 第(2)段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 ,睁大眼睛倾听一会 ,“小鸡!小鸡!〞叫了起来。〞① 第(4)段孩子们见我出来 ,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 ,喊得比以前更响了。② 第(8)段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 ,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不舍 17.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 ,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3分) 18. 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 19.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 ,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 ,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我赞同第 种看法 ,理由: 三、作文。〔30分〕 20.请以“我最 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可以填写快乐、快乐、伤心、遗憾、难忘等词。 2.表达真情实感 ,字数600字左右 ,书写工整。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