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茂名市第一中学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第一局部(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包括7个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面对质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B.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时,可将月球看作质点 D.因为地球的质量、体积很大,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地球看作质点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的大小为 C.路程为、位移的大小为 D.路程为、位移的大小为 3.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莱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4.武警战士进行体能训练,双手握住竖立竹竿攀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他停在空中时増大握杆力,所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增大 B.他沿竹竿匀速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C.他沿竹竿匀速上攀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D.他沿竹竿匀速下滑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5.静止在水平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下图,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 ,关于小球的受力,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6.同学观察并记录了乙同学骑自行车沿一直道的运动情况,自行车在第1s内通过2m,第2s内通过4m,第3内通过6m,第4s内通过8m,对自行车在这4s内的运动作出以下判断:①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②可能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可能是初速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④假设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一质点沿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图象如下图,那么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C.质点在1s末速度为3m/s D.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二、不定项选择题(此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4分,选对但不全的2分,有错选的得0分) 8.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位移的大小在数值上与路程相等 C.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公式v都适用 D.在任意一段路程内,公式都适用 9.如下图,对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重为G的木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逐渐增大的力F,假设F总小于G,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D.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G-F 10.物体甲的图象和物体乙的图象分别如以下图所示,那么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国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运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11.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最大速度后,立即做 加速度大小为的匀诫速直线运动到B点停下,经历总时问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最大速度 B.最大速度 C.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均等于 D.必须满足 12.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运动的图象如下图,在时刻,车在车前方处,在时问内,车的位移为,那么 A,假设在时刻相遇,那么 B.假设在时刻相遇,那么下次相遇时刻为 C.假设在时刻相遇,那么 D.假设在时刻相遇,那么下次相遇时刻为 第二局部(非选择题共62分) 三、实验题(此题共2小题,共18分。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得弹簧的原长______cm,劲度系数他利用本实验原理把弹簣做成一把弹簧秤,当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伸长的长度 14.小明与他的同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由于他的同件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 (1)以下哪些器材是多余的:________.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小车⑦钩码;⑧秒表;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2)为到达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 (3)在该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近滑轮一端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逅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 (4)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其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还有4个点未画出,那么根据纸带,答复以下问题: ①根据纸带上的数据,那么计数点1时小车对应的速度 ②据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此题所有计算结果均保存两位小数). 四、计算题(此题共3小题,共44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2分)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 紧急刹车,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求: (1)汽车刹车后10s内滑行的距离; (2)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秒内滑行的距离。 16.(12分)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 ,一端固定于质量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水平拉力F.物体初态静止,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N/kg ,设最大静摩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求: (1)当弹簧拉长至12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假设将弹簧拉长至11cm时,求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假设将弹簧拉长至13cm时,求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17.(20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B车在后 ,速度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 ,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 (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2)假设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假设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假设不会相撞,那么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假设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那么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防止相撞?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