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瘟疫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名词。瘟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从古代就已有记载的鼠疫、天花、疟疾,到现代的“非典”“新冠肺炎”等,给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作为明清两朝人民深重的集体历史记忆,具有大规模传染性与较高死亡率的瘟疫不断地在文学作品里有所反映,这些作品折射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首先,蕴含道教医学文化。明清时期是道教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过《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道教医学专著。明清文学中对病因的认知很多源于道教学说。如“鬼神致病”的观念,《治瘟箓》中详细描述了主四季瘟疫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瘟鬼,认为他们可使人类在不同时令里害上瘟疫;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且在多数故事里,药符被赋予了宗教神力,能够轻松治愈瘟病。 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报应思想。佛教传入后,又与“因果报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迅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容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疫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抗疫故事以及文人笔记中,例如浙江海盐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再次,反映群众对瘟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缘何突然袭来又为何渐渐平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统的解释,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去解释这一灾难,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瘟疫爆发的缘由与瘟鬼痘神有关,甚至将瘟疫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中平元年(184)瘟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便是一大异象,它成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描写巧姐出痘,短短几句话杂糅了医药治疗、清淡饮食、供奉痘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不过,明清时期的医学也并非对瘟疫一无所知,比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温病派代表人物吴有性就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书《温疫论》,他提出“疠气说”,并认为“时疫能传染于人”,即瘟疫具有传染性。 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材故事是那个瘟疫频发年代集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现实之残酷,抗疫故事里的广大人民总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瘟疫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科学的抗疫措施早已系统化,全民抗疫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 (摘编自杨雨秋《明清小说中抗疫故事的类型与文化背景分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规模瘟疫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留下难以愈合的集体伤痛。 B. 《水浒传》中京师大瘟疫,天师张真人受命祈禳抗疫,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 C. 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中十分盛行。 D. 古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因此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从三个方面论述抗疫故事中蕴含道教医学文化。 B. 文章论述抗疫故事的文化背景,多次引用经典小说,具有典范性和说服力。 C. 文章对于群众对瘟疫的认知和当时的医学水平的论述,能体现议论的辩证。 D. 文章紧扣“文化背景”这个核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两朝的文学故事反映当时的瘟疫情况,这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体现。 B. 《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借助瘟疫鼓动农民造反,“天意”使他们师出有名。 C. 我国在清朝初年就有了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著,这是古人抗疫智慧的结晶。 D. 文章末尾今昔对比,广大人民的地位完全不同,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这个方法颇有道教特色”张冠李戴,原文第二段是“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疫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瘟疫,仁宗钦差洪太尉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抗疫方法也颇具道教特色。如药符治病法,《三国演义》中的张角就是使用此种方法”,可见天师之事是为了讲其成为抗疫主力; C.“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是“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可见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的是故“善有善报”; D.“无可非议”错误,“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是古人“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的原因看,但不管原因是什么,“唯心解读”都是有问题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典范性”不当,引用经典小说,这属于引用论证或例证,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据此得出典范性的结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意在传达抗疫必胜的信念”于文无据。原文最后只是说“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这只是客观陈述事实,没有选项说的意思。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更是连续5年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全民阅读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然而,现实生活中,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相伴而来的并不一定是精神的充盈,焦虑似乎与现代人的生活如影随行。好好阅读一本书,一本超越功利色彩的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正因如此,推进全民阅读,也就显得越发重要与紧迫。 有报告显示,全民阅读背景下,国民阅读在阅读广度和购书频次上均明显增加。《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等任务。社会力量无疑是一支推进全民阅读行动、推动阅读深入基层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已深刻嵌入民众日常生活,其触角已延伸到了最广阔的社会角落,在推动全民阅读观念深入人心,更好地连接图书与读者方面发挥着细微而深远的作用。 (摘编自杨三喜《助力全民阅读企业力量不可忽视》) 材料二: 2016——2020国民阅读率统计图(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次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 近来,图书涨价再次被推上微博热搜。据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图书价格出现了一波明显上涨,文学、社科类新书的平均定价,惹得网友纷纷慨叹:知识改变命运,但我读不起书。书价涨还是不涨,有着深刻的市场因素作用,但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图书又跟其他商品明显不同,不能视之为纯粹的买卖。我们固然不能用几十年前的书价水平来比对现在,但要让图书成为一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精神食粮,就必须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阅读,是一个人的体验;而全民阅读,则与政策导向有关。全民阅读,重在全民,也难在全民。我们看到,面对新书的层出不穷和书价的节节攀升,书店却直言“赚不到钱”,出版商也叫苦“就在破产边缘”,究其根本恐怕就在于“卖不出书”。近些年来,从“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多地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市民文化消费“买单”,再到街道社区不断完善公共阅读资源,随着越来越多政策组合拳被用到读者身上,“读书好”的共识正日益化为“好读书”的行动。 (摘编自张砥《鼓励全民阅读的关键是降低阅读成本》)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2020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媒介阅读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B. 2016~2020年,期刊阅读率下降且占比最低,可见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期刊阅读面临着严峻挑战。 C. 2016~2020年,数字媒介阅读率较高,且高于图书阅读率,可见数字媒介阅读成为国民阅读主要方式。 D. 2016~2020年,期刊阅读率逐渐下降,图书阅读率增长缓慢,说明传统阅读方式已不能适应阅读需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民阅读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然而现代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困境,所以推进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B. 在全民阅读背景下,互联网平台在连接图书与读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的重要力量。 C. 图书与其他商品不同,是重要的文化产品,只要合理控制图书价格,就能让图书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精神食粮。 D. 从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可见民众“读书好”的共识已经化为“好读书”的行动。 6. 从国家层面来讲如何提高国民阅读率?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②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③地方政府合理控制图书价格,街道社区完善公共阅读资源,让更多的人愿意买书读书。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说明传统阅读方式已不能适应阅读需求”错误,由“期刊阅读率逐渐下降,图书阅读率增长缓慢”推测不出“传统阅读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阅读需求”,理解错误;图书阅读也属于传统阅读,其也有增长。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互联网平台在连接图书与读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错误,依据“社会力量无疑是一支推进全民阅读行动、推动阅读深入基层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可知,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的重要力量的是社会力量,选项偷换概念。 C.“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的表述是“我们固然不能用几十年前的书价水平来比对现在,但要让图书成为一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精神食粮,就必须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可见“合理控制图书价格”只是“让图书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精神食粮”的必要条件。 D.“已经化为”曲解文意,原文是“正日益化为”。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大力促进少年儿童阅读,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等任务”可概括两点:1.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2.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推广。 依据材料三“我们固然不能用几十年前的书价水平来比对现在,但要让图书成为一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精神食粮,就必须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多地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市民文化消费‘买单’”可概括为:地方政府要合理控制图书价格。 依据“街道社区不断完善公共阅读资源,随着越来越多政策组合拳被用到读者身上,‘读书好’的共识正日益化为‘好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