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映山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映山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 A、供给全面营养  B、维持细胞的渗透压C、供给能源  D、供给水分 参考答案: C 2. 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      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    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 C ................................. 考点: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3. 图示物质出现在某一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NA...一A-T-G-G-A--… RNA...一U-A-C一C-U一……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式中共有4种碱基 ④式中共有5种碱基     ⑤式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⑥式中共有6种核苷酸 ⑦式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⑧式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③⑦         B.②④⑥           C.②④⑥⑧        D.①③⑦⑧ 参考答案: B 4. 下列哪些生物具有细胞结构(  ) A.艾滋病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结核病病原体 D.SARS病原体 参考答案: C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疯牛病病原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B错误; C、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具有原核细胞结构,C正确; D、SARS病原体为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5.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参考答案: D 6.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参考答案: A 7. 在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     (  ) A.直接氧化有机物,生成CO2,并释放能量 B.在酶的作用下,使水分解,释放能量 C.与有机物中的碳结合生成CO2,并释放能量 D.与反应中产生的[H]结合成水,释放能量 参考答案: D 8.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只存在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之中 B、核酸是由C、H、0、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 D、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参考答案: D 9. 以下叙述中,哪一项不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正确选用了实验材料 C.由单性状到多性状的研究方法     D.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参考答案: A 10. 以下a b c d四图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一般植物根部的细胞可用此图表示 B.a、b细胞中含有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C.a、d细胞的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D.a、b细胞含有染色体,该细胞内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参考答案: B 12.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所示。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参考答案: B 13. 下列有关图中所示多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 5 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B. 该多肽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 分子水 C. 由 4 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 D. 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 1 个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多肽含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说明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有三种。 【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图中多肽有三个肽键(-CO-NH-),即含有4个氨基酸,A错误;四个氨基酸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要失去3分子的水,B正确;图中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即表示有3种不同的侧链基团,即由 3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C错误;图中多肽有两个游离的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应用能力。考生在分析此类图解时,首先找到肽键的个数,然后确定R基的种类,再进行相关判断。 14.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4种关系,分别用图中4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胞吞        D.胞吐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⑤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⑥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⑤ 参考答案: D 16. 水稻根细胞中一般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叶绿体 参考答案: D 1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参考答案: A 18.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                                                            A.变亮、增多 B.变暗、减少 C.变亮、减少 D.变暗、增多 参考答案: B 19.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则分别会出现什么异常结果(  ) A.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参考答案: A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通过搅拌、离心,上清液中仅含噬菌体的外壳,下层是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离心后,仍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则会导致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所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解答】解: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如果不进行搅拌,外壳很难与噬菌体分离,导致甲组的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上清液中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用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导致部分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所以乙组的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放射性,但仍有少量存在于沉淀物中,所以乙组的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故选:A. 20. 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②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③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功能上各自独立  ④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D 21.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个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1036,由2条多肽链组成,问此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最接近于 A.98                B.101              C.100              D.99 参考答案: C 22.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 参考答案: B 2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结束生命的过程 B. 细胞衰老后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减小 C. 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功能专门化 D. 细胞癌变受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参考答案: 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主结束生命的过程,A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萎缩,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细胞癌变受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正确。 24.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生命 参考答案: B 25. 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