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生物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豫北名校大联考 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生物 一、选择题 1. 自然界中的生物可划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2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中不含核糖 B.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不止一种色素 C.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含多种细胞器 D.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而DNA分子中不含核糖,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色素,B正确; C、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C正确; D、病毒是一种严格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2. 蛋白酶体是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大分子复合体。如图表示泛素参与下的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核内不会发生蛋白质的降解现象 B. 蛋白质被泛素标记后立刻就被蛋白酶体识别 C. 蛋白酶体不能催化蛋白质内所有肽键的水解 D. 控制蛋白酶体合成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蛋白酶体与蛋白质的降解有关,起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细胞中,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由此可推测,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可能发生蛋白质的降解。 【详解】A、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推测在细胞核中可能发生蛋白质的降解现象,A错误; B、据图分析,蛋白质被泛素多次循环标记后才会被蛋白酶体识别,B错误; C、图中表示蛋白质最终被水解为多个短肽而不是氨基酸,表明蛋白酶体不能催化蛋白质内所有肽键的水解,C正确; D、蛋白酶体还可以存在于一些原核细胞中,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控制蛋白酶体合成的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3. 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抗体的合成和分泌经历的细胞结构依次为游离的核糖体(合成信号肽)→附着的核糖体(多肽继续合成)→粗面内质网(切除信号肽)→囊泡1→高尔基体→囊泡2→细胞膜。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游离的核糖体能与抗体mRNA结合 B. 囊泡1和囊泡2内“抗体”的生物活性不同 C. 抗体的分泌过程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 D. 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消耗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游离的核糖体能与抗体mRNA结合进行翻译过程,A正确; B、囊泡1和囊泡2内“抗体”加工程度不同,其生物活性不同,B正确; C、抗体的分泌过程是胞吐,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 D、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消耗的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4. 荷叶碱是荷叶中的一种阿朴啡型生物碱,为荷叶中的主要降脂活性成分,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脂肪分解形成的脂肪酸可进入线粒体用于氧化分解供能。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正确的是( ) A. 脂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 B. 荷叶碱对脂肪合成关键物质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C. 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D.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质中的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成分,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荷叶碱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所以对脂肪的分解有促进作用,B错误; C、脂肪酸先要进入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并产生NADH,NADH在线粒体内膜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 D、由于脂肪氢的比例较高,储存能量多,所以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D错误。 故选A。 5. 嗜盐菌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原理是嗜盐菌细胞膜上有光驱动的视紫红质(由菌视蛋白和类胡萝卜素按1:1结合组成),该物质能将H+逆浓度梯度运输到膜外,然后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视紫红质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B. H+经视紫红质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C. 嗜盐菌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具有运输功能 D. 在黑暗条件下,嗜盐菌细胞内不能合成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嗜盐菌的视紫红质能被光驱动以逆浓度梯度运输H+,该过程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由此说明视紫红质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A、B正确; C、ATP合成酶具有顺浓度梯度运输H+的功能,即嗜盐菌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具有运输功能,C正确; D、在黑暗条件下,嗜盐菌细胞可通过细胞呼吸合成ATP,D错误。 故选D。 6. 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称为气孔。这两个保卫细胞贴近气孔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细胞壁较薄,伸缩性较大。与表皮细胞不同的是,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相同时,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光合速率相等 B. 构成保卫细胞原生质层的2层生物膜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外界溶液浓度较低时,保卫细胞不同部位的伸展程度相等 D. 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的过程中,细胞液渗透压一直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比较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光合速率,光照强度相同时,由于保护细胞的片层结构发育不良,光反应受到影响,因此,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保护细胞的光合速率,A错误; B、构成保卫细胞原生质层的2层生物膜分别是细胞膜和液泡膜,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处于低渗溶液时,保护细胞会吸水膨胀,根据“保卫细胞贴近气孔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细胞壁较薄,伸缩性较大”可知,保卫细胞不同部位的伸展程度不相等,C错误; D、保卫细胞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而保卫细胞失水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一直在增大,D错误。 故选B。 7.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淀粉酶A和淀粉酶B活性的影响,在10~100℃间,等温度梯度设置了10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H、酶的种类,反应时间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B. 60℃时,酶A和酶B的空间结构都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C. 90℃时,相同时间内酶A组和酶B组淀粉的剩余量不同 D. 实验结果表明:酶A和酶B的最适温度分别是50℃和70℃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对淀粉酶A和淀粉酶B活性的影响,实验的额自变量是温度和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相对活性,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分析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pH和反应时间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 B、60 ℃低于酶B的最适温度,酶B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但高于酶A的最适温度,酶A的空间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B错误; C、据图可知,90℃的实验条件下,酶A完全失活,淀粉100%剩余,酶B有活性,淀粉剩余量不是100% ,C正确; D、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各组的温度梯度较大,故酶A和酶B的最适温度分别是50 ℃左右和70℃左右,并非是50 °℃和70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应缩小温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D错误。 故选C。 8. NTP是一类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家族中共有4个成员,即ATP、CTP、GTP和UTP。每个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的物质都是核糖核苷酸。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1个NTP分子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1个核糖和1个碱基 B. NTP家族中的4个成员都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 ATP中的“A”代表腺苷,UTP中的“U”代表尿苷 D. 每个GTP分子中的3个高能磷酸键蕴含的能量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表示腺苷,是有腺嘌呤和核糖组成,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内部储存大量的能量。 【详解】A、根据ATP的结构简式可得出,1个NTP分子中4个成员都含有3个磷酸基团、1个核糖和1个碱基,A正确; B、NTP的4个成员都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ATP是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 C、由分析可得,ATP中的“A”代表腺苷,UTP中的“U”代表尿苷,C正确; D、每个GTP分子中只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 故选D。 9.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设计了装置A和装置B,装置内装有等量的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为对比实验,装置A和装置B均为实验组 B. 若装置A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C. 适宜时间内,装置A的红色液滴移动距离应该比装置B的短 D. 装置B的红色液滴移动,原因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真菌,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且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分析题图可知:装置A是有氧条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装置B是无氧条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本题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为自变量,所以装置A和装置B均为实验组,该实验为对比实验,A正确; B、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且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装置红色液滴的移动和无氧呼吸产生的装置CO2有关,若装置A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B正确; C、适宜时间内,装置A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被抑制,所以红色液滴移动距离应该比装置B的短,C正确; D、装置B是无氧条件,所以红色液滴移动的原因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CO2,D错误。 故选D。 10. 呼吸熵(RQ)是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可以指示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足的代谢结果。当营养不足时,体内存储的脂肪会被消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百米赛跑时,人体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此时RQ>1 B. RQ>1时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比RQ=1时少 C. 长期营养不足或患糖尿病的人,其RQ<1 D. 水淹时植物根细胞的RQ>1,其呼吸产物可能有酒精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