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03-理综生物(考试版)【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举报
资源描述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A甲图所示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_线_线_:号考_订_订_:级班_装_装_:名姓_:校学外内202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03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45 分钟试卷满分:9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与每种脂质含有的化学元素一定不同B细胞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是ATP,细胞中的 P 元素大多数参与组成ATPC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最多是16 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鉴定的实验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3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B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乙图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D甲图和乙图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4人类遗传病多种多样,下面对遗传病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成年以后患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B无致病基因且基因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正常,则不会患遗传病C在研究多基因遗传病时无需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D禁止近亲结婚可显著降低显性遗传病在后代中的发病率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6如图所示为某种鱼迁入太平湖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A该种鱼迁入太平湖后呈“J”型增长B10 年后该种鱼在太平湖中的种内斗争最激烈C20 年后该种鱼在太平湖中将逐渐消失D该种鱼在太平湖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0 年时鱼数量的两倍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9 分)29(9 分)“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1)茶树的光合速率往往受_(至少两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2)如图所示,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原因是_。(3)图中的曲线分析,下午15:00 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此时,气温过高使呼吸作用增强;光合速率较低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减弱以及_。(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如果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可能会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就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实验思路:将该茶园均分为A 组、B 组(B 组为实验组),_,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 A、B 两组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实验结果:B 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高于 A 组,则说明_,结果分析:间作玉米能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_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从而提高茶的品质。30(9 分)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引起靶细胞瞑上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其原因是_,为保证血糖平衡,此时人体物质的代谢变化是_。(3)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有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缺陷等。一些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其原因可能是_。(4)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 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A 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 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A 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 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 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 组活动状况无变化。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该实验原理是:a _。b _。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31(9 分)某果园生态系统,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区别该群落与其它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2)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3)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长期间种草菇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_能力将会增强,这也是人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有益尝试。(4)初夏池塘蛙声一片,这属于_信息,它有利于_。(5)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虫的天敌。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 和受虫害后的苹果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姬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32(12 分)在果蝇中,翻翅(M)对正常翅(m)为显性,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红眼(E)对粉眼(e)为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2)若只考虑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基因型除了有XMYM外,还有_三种。(3)为了判断果蝇红眼(E)、粉眼(e)的眼色基因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预期结果和分析:若子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粉眼,则_;若子代_或_,则该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内外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线线(4)若果蝇红眼(E)、粉眼(e)的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e配子有活性,但个体基因纯合致死,_(填“能”或“不能”)选择出某种基因组合,使后代只有雌性,原因是_。(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以及复制原点等。(3)过程要检测 A 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相应蛋白质,需采用_法。(4)过程形成的“X”细胞名称是_,该细胞具有的特性是_。_线_线_:号考_订_订_:级班_装_装_:名姓_:校学外内37(15 分)淀粉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最早,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某研究人员对所取土样进行产淀粉酶的细菌的分离操作(A 组)和计数操作(B 组),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_(填操作),步骤所用培养基的碳源是_;步骤所用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步骤是计算_溶化灭菌倒平板;步骤接种时需设置未接种培养基做对照,目的是_。(2)步骤挑选出的菌落若要频繁使用,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该方法的缺点是_。(3)步骤中,将 1mL 菌液分别稀释 10 倍和 100 倍,每种稀释度经过步骤各在3 个平板上接种(每个平板的接种量为 0.1mL),经适当培养后,2 组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 和 2、7、5。据此可得出每升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个。(4)图所用的接种方法_(填“能”或“不能”)对活菌进行计数;甲、乙、丙为划线的三个区域,为正确完成整个接种过程,接种环至少进行_次灼烧灭菌。38(15 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 RNA 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 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所需的酶是_。(2)过程构建 A 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_和_两种工具酶。由过程构建的 A 基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5 页(共 6 页)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