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食品微生物学(二).doc

举报
资源描述
高纲 1086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3281食品微生物学(二)江南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微生物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营养和培养、代谢调控、生长繁殖、遗传和育种、生态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与大食品(包括食品、粮油、饲料)加工业密切联系,掌握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的腐败变质以及加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的内容。1.掌握与食品工业关系密切的各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菌落特征与繁殖方式。2.了解微生物营养需要以及配制培养基的原则。3.掌握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及典型的发酵途径。4.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理化因素。学会利用这些因素更好地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5.学习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理论,掌握几种新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与技术。6.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性,了解不同食品及农副产品上微生物的类群,了解食品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7.了解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8.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掌握运用现代免疫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的依据和方法。9.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诱变育种、(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四)说明大纲中打有“*”号的部分学生可以自行掌握。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学习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和微生物学的应用。(二)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微生物及其共性,微生物学建立的主要人物与贡献,2.熟悉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定义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以及微生物学建立的主要人物与贡献。(1)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4 微生物学发展趋势(考生应重点了解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义,明确本课程的主要范围,了解微生物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以及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技术方法的创新对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和微生物的一般特点。)第一章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课程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认识和学习各种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的基本结构特点(群体个体)、功能、群体形态和生活特性,对细胞型微生物的多样性形成概念。了解它们和人类的关系(二)学习要求1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重点:细胞壁、细胞膜、芽孢、糖被、鞭毛)、繁殖、功能及其群体形态;2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及菌落特征;3掌握蓝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应用;4.了解古生菌的概念及其与真细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细菌(1)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2)细菌的群体形态(3)古生菌概念的提出、细胞形态、细胞结构 2.放线菌(1)放线菌的形态构造(2)放线菌的繁殖(3)放线菌的群体特征3.蓝细菌(1)蓝细菌的形态构造(2)蓝细菌的实践意义(重点是各类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结构、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各类原核微生物主要代表种类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第二章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课程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认识和学习各种真核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了解真核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二)学习要求1.了解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原核生物细胞的差异比较。2.重点掌握酵母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3.重点掌握霉菌的形态构造、真菌的孢子和菌落特征(并注意将霉菌放线菌;酵母细菌进行分析、比较)4.了解蕈菌的定义和发育过程(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代表菌)2.霉菌(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代表菌)3.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重点是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表种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构、群体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以及主要代第三章 病毒(一)课程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病毒这个微生物世界中特殊成员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包括病毒的特点、概念的发展、定量的基本方法、病毒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生活规律等。(二)学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基本概念:病毒的效价;包涵体;核衣壳;毒粒;病毒的复制;反受体(病毒吸附蛋白);一步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溶源性与溶源性细菌;溶源转变;卫星病毒;卫星3.病毒壳体的作用及其3 种基本结构4.病毒包膜及其中糖蛋白的功能5.病毒粒子的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类、糖类及阳离子)6.病毒核酸的主要类型及其正负极性的定义7.何谓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其结构蛋白主要包括哪些?这些结构蛋白的作用?8.病毒(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包括的6 个过程RNA;类病毒;朊病毒。2.病毒的特点以及与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比较区别9.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及不同时期的特点10.卫星病毒;卫星 RNA;类病毒;朊病毒各自的特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 病毒的一般性质:(1)特点、定义及宿主范围;(2)定量测定(蚀斑测定);(3)群体特征(包涵体;蚀斑)。2 病毒粒的性质:(1)病毒粒的形态结构:大小和形状;壳体结构;包膜结构(2)病毒粒的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糖及其他3 病毒的复制-以噬菌体为例(1)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2)烈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复制周期;一步生长曲线.(3)温和噬菌体的溶源化。4.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类病毒;朊病毒);结构类型(重点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增殖过程以及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一)课程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及其基本特点,基础。以及根据不微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二)学习要求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2)微生物的 6 类营养要素;(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1)扩散;(2)促进扩散;2 培养基(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重点掌握微生物细胞的2.水活度的概念及应用3.4 大营养类型及其分类标准4.碳氮比的概念及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对碳氮比要求的差异和特点5.不同条件下保持培养基pH 稳定的方法6.不同微生物对生长环境氧化还原电位的要求7.掌握增殖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区别和特点8.半固体培养基及其用途9.4 种主要营养运输方式(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的基本特点)6 大营养要素及其生理功能(2)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3)主动运输(4)基团移位(重点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课程内容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代谢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生物所特有的耗能合成代谢。(二)学习要求1 微生物能量代谢(1)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微生物的各种产能途径(方式)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其它生命所不具备的产能方式)以及微1.发酵;2.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2氧化磷酸化;3光合磷酸化。(2)能量转换方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重点掌握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以及代谢调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定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葡萄糖到丙酮酸的4 个主要途径。2.概念:发酵与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3.发酵、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能比较4.细菌酒精发酵与酵母酒精发酵;5.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必备的要素?6.酒精一型、二型发酵及应用。7.同型乳酸发酵的应用。8.微生物的代谢调控。(重点放在微生物代谢特殊性方面,并联系在菌种鉴定中的应用,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如乙醇发酵、乳酸发酵、固氮作用等。注意体现微生物代谢类型多、代谢活力强的特点)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课程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握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用于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及原理。微生物引起的腐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二)学习要求1掌握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生长的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生长曲线);培养的概念与方法)3.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和原理控制技术(连续掌结合食品的特性,对(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概念和词汇:CFU、分批培养、代时、连续培养、灭菌、菌种保藏2.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特点与繁殖方式3.常用的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主要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活菌计数法、重量法和比浊法)。4.同步培养、同步细胞和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细胞的方法?5.细菌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及其对科研和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6.以生长曲线为指导分析产生二次生长的原因7.连续培养的两种控制方式(培养系统)。连续培养两种控制方式的特点和应用。8.恒化连续培养中生长限制因子与比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9.最适生长温度以及根据最适生长温度进行的微生物类群划分?温度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10.最适生长 pH 以及根据最适生长pH 进行的微生物类群划分?11.根据氧与微生物的关系进行的微生物类群划分?用原理。12.如何通过生长的测定了解化学物质的杀菌作用方式(抑菌、杀菌和溶菌)13.青霉素作用于细胞的具体靶点及作用效果14.高温杀菌的原理?结合实验掌握实验室常用的高温杀菌方法(灼烧、干热和湿热)及优缺点15.紫外辐射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机制?结合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阐述青霉素的杀菌机理各种杀菌和抑菌的辐射方法和原理16.举例说明过滤除菌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17.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及特点(培养基传代、液氮、低温冰箱、沙土管法和冷冻真空干燥).18.高渗、干燥与水活度的关系,以及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重点放在生长曲线、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实际应用,生物生长和抑制、致死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食品微生物的控制)促进微氧对严格厌氧菌的毒害作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课程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微生物遗传在本质上与高等生物的一致性,及其独有的特殊性、优势及其重要地位。掌握微生物特有的遗传学基础、规律及应用。(二)学习要求1 遗传的物质基础-3 个经典试验及朊病毒带来的思考(1)DNA 作为遗传物质;(2)RNA 作为遗传物质;2 质粒和转座因子(1)质粒;(2)转座因子(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3)DNA 损伤及其3 基因突变及修复(1)基因突变类型;修复4 微生物育种5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1)转化;(2)接合;(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为什么微生物被尊称为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2.证明遗传物质为核酸的三个经典试验?3.概念:基因组;基因突变;影印培养技术;4.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及古生菌,他们基因组结构的特点5.质粒的主要类型、基本性质及应用;质粒与转座因子的概念证明突变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无直接对应关系的三个经典实验?6.F 质粒及其特性,F 质粒在细胞中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