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细节描写教案-高中语文必修5

举报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细节描写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领会其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人生志向。2、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旧知,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亦“喜”亦“悲”。(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喜之事?可悲之事?(简单回顾上节课知识)归有光项脊轩志的题材,选取的都是家庭琐事、书斋生活、家族往事、母子之情、祖孙之情,没有一样是“轰轰烈烈”的,但写得真切感人,可谓从细处落笔,从细处动情。这些细节描写,含有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情之感。二、细节描写定义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和自然景物的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写。了解细节描写概念后,我们找出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的语句或语段,同时对之进行鉴赏分析。(分组讨论)三、探析细节描写(一)喜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译:借来的书放满了书架,我或俯或仰,高声放歌,大声吟诵,有时则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庭院台阶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分析:经过翻新后的项脊轩,不仅光线充足,而且环境优雅怡人,作者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心中自然是快乐无比。志向: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轩中读书的情景,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充满 朝气、聪明好学的青年归有光形象,他虽然家境困窘,以至不得不“借书”而读,但却甘于清寒,埋头在诗文典籍之中,乐趣无穷。归有光在项脊轩志这段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刻苦攻读、奋发进取的志向。(二)悲第一件悲事(间接描写):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译文:此处细节描写连用三个短句,镜头感很强,把分家后的混乱嘈杂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个场面细节描写:“东犬西吠”一方家人的走动,另一方家中的狗误作陌生人而吠,呈现出了归氏分家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分裂,更是人心的分离;“客逾庖而宴”归家原是诗书官宦之家,客人却要穿过厨房才能用餐,可见分家时的杂乱及诗书礼仪之名门望族已趋凋零;“鸡栖于厅”厅堂本是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但现在却是鸡的栖息之地,可见归家连最起码的门面也支撑不起。仅用三个具有局部特点的细节,却呈现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整体情状。其细节有四“篱”、“墙”“犬”、“鸡”。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庭败落而引起的庭院变化的描写)译文:这一细节,“篱”还有通透性,方便交谈,归家曾为昆山名门望族,家族一度兴旺发达,府第本多豪宅大院,院内定然开阔宽敞,没有分家的时候定是同庭共院。但分家之后,族人便各自开始建造篱笆,而篱笆的出现也就象征着大家庭开始分裂,人与人之间开始出现隔阂。“墙”则是物理空间的隔断,墙高大坚固,彻底断绝了族人之间情感的沟通;墙冰冻寒冷,冻结住了家庭里每一个人的心。正因为有由“篱”到“墙”这两个有特点的局部细节描写,也表现了情感的隔膜越来越大,也表现了自己面对家族成员之间亲情日渐疏远,心理隔膜不断加深的内心隐痛。但通过细节却透露出悲凉与无奈,那种家族整体的衰败感慨浓缩其间。志向:归有光面对着衰败的家世表露出无限的感伤之情。他在家谱记 中说他并不甘心眼看着归家就此衰落下去,归有光在文章中描写家世的变迁是有深意的: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表现他对家道衰败的痛惜之情更主要的则是表示 他刻苦读书,复兴家业决心及志向。第二件悲事(直接描写):1、“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余泣,妪亦泣”。译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如写母亲的举止,姊在乳母怀呱呱而泣时,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语未毕,余泣,如亦泣。”这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很多论者都注意到了这里母亲以指叩门扉”的动作描写和“儿寒乎?欲食乎”的语言描写,还有“余泣,妪亦泣”的神态描写。这些细节的摹写,从正面写出了一个母亲的心细和情急,再加上一老少低声饮泣的侧面烘托,使得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里,“叩”的力度恰到好处,穿透性好,既能让老妪听见,又不致惊扰孩儿,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舐犊深情。志向:归母对儿女督促甚严,这也说明她是希望儿女们将来能有所成就 的。归有光长大以后,在文中也屡屡提及“先批之志”可以看出他一直是把母亲的遗愿牢记在心的。他在项脊轩志中忆及先母,激励自己好好读书,为实现母亲的遗志而努力奋斗的志向。第三件悲事(直接描写):1、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文:“久不见若影”一句说明祖孙彼此不见已然很久,故祖母方才无限牵挂。“默默在此”则表明先生埋首于三坟五典,潜心于经济学问,穷探义理,心无旁骛。“大类女郎”则既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怜惜之意,又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赞赏之情。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译文:言语描写如写祖母语,“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祖母似乎更加疼爱、怜惜,她担忧、牵挂的似乎格外的多。等到她看到孙子整天呆在这里是为了“闭门苦读”,便喃喃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怜惜疼爱中更饱含了希望与期待,她由衷地希望归家能在家道中衰的时候出来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以振兴全族。“倾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期待又是何等殷切和急切!三句话,其情真,其意切,一句比一句沉重、凄切,以至于作者“瞻顾遗迹”,觉得一切如昨,于是乎“长号不自禁”。神态描写“比去,以手阖门”,喃喃自语的神态,包含着多少期待与慈爱。“顷之,持一象笏至”,想到年事已高的祖母挪动颤巍巍的脚步,捧来了那曾经显贵与荣耀的象征 象笏,那虔诚的动作、那期盼的眼神,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一两个神态细节的描写,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志向:作者精心选取祖母某日来轩中看望他时所说的三句话,以表现祖 母对他的关怀与期望。应该说,祖母对归有光的殷切厚望,和他自己 从小的志向是一致的,可志向尚未实现,祖母已弃世而去,念及此,故 百感交集,以至于“长号不自禁”。第四件悲事(一):直接描写1、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文:这一富有独特情趣的细节,在读者脑海中浮现的是妻子经常向姐妹们讲述她和归有光在项脊轩中读书、生活的情形,妻子那活泼的个性和甜蜜的幸福感跃然纸上。一一“闻说明是有人在传话,看出“阁子“成了小妹们聊天的话题;一“且看出了小妹们对“阁子”的无限神往。是谁告诉小妹们姐姐家有阁子?是谁赋予了阁子以无限的崇拜与神秘?肯定是眼前的妻子,看来妻子回家说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丈夫,爱屋及乌便是这项脊轩了。可以想象妻子是以怎样骄傲的满足的神情给小妹们讲阁子的故事,讲阁子里的人,讲他的博学,讲他的上进。而当她不经意间向丈夫转述这番话的时候,丈夫又怎能体会不出妻子对自己的毫不矫饰的真爱呢?(二):间接描写1、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译文:不仅是说明环境的静寂,更主要的是说明作者长期以来埋头于轩中,“竟日默默”,孜孜以求。至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一句,则更有其深意所在。作者在此并非有意宣扬鬼神迷信,而是旨在说明有神之护,将来定能成就功名。这表明归有光对匡家成名是充满信心的。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译文:“时来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从”一“问”一“学”,写出了夫妻二人的意气相投,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好奇、崇拜,丈夫对妻子的爱怜、赞美。那相得益彰娓娓道来的学习场面此时已呼之欲出了。妻子“时来而非“常至”,让丈夫少受干扰、静心读书,更能看出妻子的聪敏贤惠和对丈夫的理解、支持。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译文:这句话之所以感人肺腑,它的秘妙正在于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的形象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读者可以想象:当年归有光妻子魏氏亲手种下枇杷树时,期待归家如枇杷树结满果实般人丁兴旺的深情;枇杷树金黄色的果实隐喻金榜题名,归妻也种下了期待夫君科场高中的愿望。光阴荏苒,这颗昔日的小树,如今已“亭亭如盖”,而归有光还未实现妻子对自己功名的期许,他岂能不伤感和愧疚。志向:妻子鼓励他不要为眼前的处境所困扰,应该立志千出一番事业来。面对坎坷的人生,念及亡妻对己的期望,作者书及亡妻,既表达了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又表达他将不忘亡妻生时勉励之言,奋发进取,夺得功名的志向。四、小结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项脊轩几经兴废的记叙,对一读 书轩中豪情的抒发,对家世变迁的描述,对家人家事的追忆以及对项脊轩遭火不焚的记载,旨在思昔抚今,自诫自勉,激励自己立志苦读,奋发进取。作品题为项脊轩志,整个文章也都围绕项脊轩着笔,初一看,作者似乎单单是在为轩写志,然细细体味,就会发现,为轩写志乃是其表,作者更深的用意在于借写轩志以明本志,作者那种成就功名、重振家业的思想贯串始终,统摄全篇。我们读项脊轩志,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挖掘作品的底蕴;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充分地领会到作者艺术手法的高妙。五、作业“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仿照项脊轩志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所思所感。(400 字左右)六、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