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音视频产品项目运营管理分析 音视频产品项目 运营管理分析 目录 一、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 2 二、 ISO9000:2015族标准概述 21 三、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 26 四、 质量管理新发展 36 五、 统计质量控制 40 六、 过程能力分析与过程能力指数 43 七、 排序问题描述 45 八、 单一作业中心的排序 49 九、 员工任务指派 50 十、 制订服务作业计划的方法 52 十一、 供应链金融 55 十二、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57 十三、 管理供应链的必要性 58 十四、 传统的采购模式 59 十五、 采购中的道德问题 60 十六、 公司概况 61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6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61 十七、 项目简介 62 十八、 进度计划 6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67 十九、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68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69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0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7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74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77 一、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 1、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虽然ISO9000:2015修订版会有很多变化,但因为没有正式发布,本书仍然以ISO9000:2005为基础介绍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础与术语。 ISO9000:2005由引言(阐明了质量管理原则)、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定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为方便和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术语的定义和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标准给出了提示性的附录,在附录中首次利用概念图来说明术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ISO9000:2005修订版在质量管理原则上将会有所变化。主要的变化将是:由八项原则变更为七项原则,去掉了“管理的系统方法”这一原则,把“持续改进”更改为“改进”,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更改为“关系管理”。 (2)标准的范围 ISO9000:2005标准是ISO9000:2015族标准的基本标准。它阐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它不仅帮助生产不同种类产品和不同规模的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也适用于其他相关方。具体包括: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竞争优势的组织; •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产品的使用者; •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 •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O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 •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或提供培训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ISO9000:2005标准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这一标准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着眼于指导组织如何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来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第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本条目是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阐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要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 •在任何情况下,由顾客最终确定产品的接受性,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 第2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ISO9000:2015族标准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区别开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何种类别的产品。 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要求和有关过程的要求可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 第3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ISO9000:2005标准为帮助组织采取合适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预期效果,特提出以下八个工作步骤: •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第4项基础:过程方法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都可视为一个过程。 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ISO9000:2005鼓励采用过程方法来管理组织。并提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以及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把顾客的要求作为输入,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并达到顾客满意是组织的主过程。这一主过程又分为四个子过程,即落实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个子过程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其中,产品实现是实际生产运作过程,落实管理职责是管理过程,资源管理是资源保证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是支持过程。四个子过程又由更为详细的过程组成。 当组织建立了有关质量的方针和目标,并通过管理上述过程致力于实现所制定的目标时,就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组织可采取PDCA循环模式。 第5项基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前者确定了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后者确定了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确定有助于组织有效地使用其资源来实现在质量方面的预期效果。 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且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作业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产生积极影响。 第6项基础: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其领导作用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质量活动的环境,以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最高管理者可发挥以下作用: •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 •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 •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 •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 第7项基础:文件 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信息是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信息不同,文件的性质也不同。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或它们的组合。文件的形成应是一项增值活动。 文件的具体作用在于: •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 •提供适宜的培训; •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提供客观证据;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常使用六种类型的文件,即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指南、文件形成流程与指导书以及记录等。 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度都会不同。每个组织应根据上述企业特征来确定其所需文件的详略程度和所使用的媒体。 第8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是针对组织中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来确认其有效性。为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应确认以下四个基本问题:是否识别并确认了过程?是否分配了职责?是否实施和保持了程序?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有别于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有助于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审核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三种类型。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最高管理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还包括:为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而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等。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道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自我评审。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的总的看法,它还能帮助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 第9项基础: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持续改进包括下述活动: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 •设定改进目标;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做出选择; •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 •将更改纳入文件。 第10项基础:统计技术的作用 在许多活动的状态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征观察到变异。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阶段均有变异存在。 统计技术可帮助测量、表述、分析、说明这类变异并将其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 第11项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任何组织都存在多个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每个管理体系都有其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各个管理体系的目标不同,如质量目标关注顾客要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