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先秦散文(下)

举报
资源描述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dada xuexue zhizhi daodao 大学原本是小大学原本是小戴戴礼记中的一篇,相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此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子传此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所作。但是篇中却见不少老子但是篇中却见不少老子德德道经德篇中的论述,因此,此文道经德篇中的论述,因此,此文是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是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大学之篇,经过北宋程颢、程大学之篇,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鼎力尊崇,后南宋朱熹作大学章颐的鼎力尊崇,后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编辑,朱熹把收在礼记中的大学句编辑,朱熹把收在礼记中的大学重新进行了编排,分为重新进行了编排,分为“经经”和和“传传”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经经”一章一章“传传”十章十章 孔子的原话孔子的原话 曾子记录曾子记录 曾子对曾子对“经经”的理解和阐述的理解和阐述 最终大学与中庸、最终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论语、孟子并称为“四四书书”。大学之道大学之道dada xuexue zhizhi daodao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1 1),在明明德(),在明明德(2 2),在),在亲民(亲民(3 3),在止于至善。知止(),在止于至善。知止(4 4)而后)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虑;虑而后能得(5 5)。物有本末,事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其国者,先齐其家(6 6);欲齐其家者,);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修其身(7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其知(8 8);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9 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人(10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11)。其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乱而末治者否矣(1212)。其所厚者薄,而其)。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所薄者厚(1313),未之有也(),未之有也(1414)!)!(1 1)大大学学之之道道:大大学学的的宗宗旨旨。“大大学学”一一词词在在古古代代有有两两种种含含义义:一一是是“博博学学”的的意意思思;二二是是相相对对于于小小学学而而言言的的“大大人人之之学学”。古古人人八八岁岁入入小小学学,学学习习“洒洒扫扫应应对对进进退退、礼礼乐乐射射御御书书数数”等等文文化化基基础础知知识识和和礼礼节节;十十五五岁岁入入大大学学,学学习习伦伦理理、政政治治、哲哲学等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的学问。所所以以,后后一一种种含含义义其其实实也也和和前前一一种种含含义义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博学”的意思。的意思。“道道”的的本本义义是是道道路路,引引申申为为规规律律、原原则则等等,在在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哲哲学学、政政治治学学里里,也也指指宇宇宙宙万万物物的的 本本原原、个个体体,一一定定的的政政治治观观或或思思想想体体系系等等,在在不不同同的的上上下下文文环环境境里里有有不不同同的意思。的意思。(2 2)明明明明德德:前前一一个个“明明”作作动动词词,有有使使动动的的意意味味,即即“使使彰彰明明”,也也就就是是发发扬扬、弘弘扬扬的的意意思思。后后一一个个“明明”作作形形容容词词,明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 3)亲亲民民:根根据据后后面面的的“传传”文文,“亲亲”应应为为“新新”,即即革革新新、弃弃旧旧图图新新。亲亲民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 5)得:收获。得:收获。(6 6)齐齐其其家家:管管理理好好自自己己的的家家庭庭或或家家族族,使使家家庭庭或或家家族族和和和和美美美美,蒸蒸蒸蒸日日上上,兴兴旺旺发达。发达。(7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10)庶人:指平民百姓。庶人:指平民百姓。(1111)壹是:都是。本:根本。壹是:都是。本:根本。(12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13)厚厚者者薄薄:该该重重视视的的不不重重视视。薄薄者者厚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1414)未未之之有有也也:即即未未有有之之也也。没没有有这这样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的道理(事情、做法等)。文文中中提提出出大大学学的的宗宗旨旨在在于于弘弘扬扬光光明明正正大大的的品品德德,在在于于使使人人弃弃旧旧图图新新,在在于于使使人人达达到到最最完完善善的的境境界界。大大学学中中提提出出了了“三三纲纲领领”和和“八八条条目目”,强强调调道道德德修修养养、修修心心炼炼己己是是治治理理人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修修心心炼炼己己、实实践践道道德德的的目目的的,是是为为了了以以德德治治国国,使使天天下下太太平平安安定定,使使民民族族复复归归于于道道德德社社会会的的状状态态。朱朱子子认认为为大大学学之之道道的的三三纲纲,是是指指明明德德、新新民民、止止子子至至善善,它它既既是是大大学学的的纲纲领领旨旨趣趣,也也是是儒儒学学“垂垂世世立立教教”的的目目标标所所在。在。王王阳阳明明则则认认为为三三者者构构成成大大学学之之道道的的整整个个体体系系,上上下下一一贯贯,不不能能并并列列为为三三纲纲。此此三三者者虽虽不不能能并并列列为为三三个个纲纲领领,至至少少亦亦可可说说是是构构成成大大学学之之道道的的三三个个要要则则。所所谓谓八八目目,是是指指格格物物、致致知知、诚诚意意、正正心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它既既是是为为达达到到“三三纲纲”而而设设计计的的条条目目工工夫夫,也也是是儒儒学学为为我我们们所所展展示示的的人人生生进进修修阶阶梯梯。儒儒家家的的全全部部学学说说都都是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这这个个进进修修过过程程包包括括“内内修修”和和“外外治治”两两大大方方面面:前前面面四四级级“格格物物、致致知知,诚诚意意、正正心心”是是“内内修修”;后后面面三三纲纲“齐齐家家、治治国国、平平天天下下”是是“外治外治”。中中间间的的“修修身身”一一环环,是是连连结结“内内修修”和和“外外治治”两两方方面面的的枢枢纽纽,它它与与前前面面的的“内内修修”项项目目连连在在一一起起,是是“独独善善其其身身”;它它与与后后面面的的“外外治治”项项目连在一起,是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兼善天下”。两两千千多多年年来来,一一代代又又一一代代中中国国知知识识分分子子追追求求“穷穷则则独独善善其其身身,达达则则兼兼善善天天下下”(孟孟子子尽尽心心下下)的的人人生生境境界界。所所以以,它它实实质质上上已已不不仅仅仅仅是是一一系系列列学学说说性性质质的的进进修修步步骤骤,而而是是具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格格、致致、诚诚、正正,修修、齐齐、治治、平平”铸铸造造了了一一代代又又一一代代中中国国知知识识分分子子的的人人格格心心理理,总总是是或或隐隐或或显显地地影影响响着着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言简意赅,言简意赅,纲目明晰,纲目明晰,教义深刻。教义深刻。艺术特色艺术特色yishuteseyishutese孙子简介孙子孙子,后世又称,后世又称孙孙子兵法子兵法,共十三篇。春,共十三篇。春秋时齐国人孙武所著。今秋时齐国人孙武所著。今传世版本最主要者是根据传世版本最主要者是根据宋吉天保所集十家汇注本宋吉天保所集十家汇注本整理而成。整理而成。谋攻主要内容及观点本篇是本篇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十三篇中的第三篇,主要阐述谋划主动采取军事三篇,主要阐述谋划主动采取军事行动时的法则,即战略战术思想。行动时的法则,即战略战术思想。主要观点:不战;慎战主要观点:不战;慎战 。核心是核心是“不战而屈人兵不战而屈人兵”的的“全胜全胜”思想,体现了军事思想中的仁义思想,体现了军事思想中的仁义观,是全书思想的精髓。观,是全书思想的精髓。谋攻谋攻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用用用用兵兵兵兵之之之之法法法法善善善善之之之之善善善善者者者者谋谋谋谋攻攻攻攻之之之之法法法法集集集集中中中中兵兵兵兵力力力力的的的的原原原原则则则则将将将将者者者者国国国国之之之之辅辅辅辅也也也也君君君君之之之之所所所所以以以以患患患患于于于于军军军军者者者者知知知知胜胜胜胜之之之之道道道道知知知知彼彼彼彼知知知知己己己己百百百百战战战战不不不不殆殆殆殆谋攻艺术特色层次清楚。语言精炼准确。注意修辞,比喻精彩生动。孙武像孙武像 我我国国现现存存最最早早的的一一部部记记事事详详细细完完整整的的编编年年体体史史书书。记记载载了了鲁鲁隐隐公公元元年年至至鲁鲁悼悼公公四四年年260年年间间周周王王朝朝及及各各国国诸诸候候国国之之间间在在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军军事事、外外交交各各文文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重重大大事事件件。与与西西汉汉初初年年写写定定的的春春秋秋公公羊羊传传、春春秋秋穀穀梁梁传传合合称称“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关于作者身份说法不一。关于作者身份说法不一。作者为战国初年或稍后之人,且为作者为战国初年或稍后之人,且为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的学者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的学者则无疑问。则无疑问。通行的说法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通行的说法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通行的说法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通行的说法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有人进行过增益。后来有人进行过增益。后来有人进行过增益。后来有人进行过增益。1、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益发表的政见。益发表的政见。2、爱国思想。记载表现爱国主、爱国思想。记载表现爱国主义的事例。义的事例。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2、善于写战事。、善于写战事。3、行人辞令之美。、行人辞令之美。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内容本文是本文是左传左传中第一篇,记叙了中第一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的一次政治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的一次政治斗争,通过郑庄公和同胞兄弟共叔斗争,通过郑庄公和同胞兄弟共叔段为争夺君权而钩心斗角,最后发段为争夺君权而钩心斗角,最后发展成军事斗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展成军事斗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当时权力斗争的尖锐复杂以及统治当时权力斗争的尖锐复杂以及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卑劣。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卑劣。郑伯克段于鄢的文章结构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和的起因。交代郑庄公母子、兄弟不和的起因。写共叔段不断扩张,露出野心;而郑庄心暗中做好应对的准备。写共叔段不断扩张,露出野心;而郑庄心暗中做好应对的准备。写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写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写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的经过。写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的经过。郑伯克段于鄢的行文特色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颇为成功,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颇为成功,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各种类型的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语言简洁洗练,善于选取人物形象,语言简洁洗练,善于选取典型的言行表现其性格特点。典型的言行表现其性格特点。郑伯克段于鄢的行文特色在剪裁上颇巨匠心,战争经过用在剪裁上颇巨匠心,战争经过用极其简略的笔墨一笔代过,而详细交极其简略的笔墨一笔代过,而详细交待事情的起因,矛盾的发展以及不断待事情的起因,矛盾的发展以及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便于刻画人物,揭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