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06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

举报
资源描述
中篇教学实践篇目录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03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01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02第四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检验第四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检验04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知识目标1.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2.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客体;3.了解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检验方式。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识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组织工作;2.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选择组织形式并实施;3.能应用教学组织工作中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教学组织工作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针对新课程的标准和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原来陈旧的教学组织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要把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做好,要明确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目标,还要了解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和客体,以及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检验方式。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1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教学组织工作的优劣是音乐教学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在教学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教学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教唱歌曲、教授乐理知识那么简单的教学行为。教师需要以音乐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构建新型、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相应的小学音乐教学资质、音乐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地组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投入学习,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一、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师,从教师的资质、专业技能、素质要求、教材编写、教学时间设计、场地设计、教具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合理要求;对于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考虑。因此,依据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教师自身要具备能胜任教学活动的专业技能;要具备统筹组织能力,能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能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修正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成组织工作的目标。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习兴趣落实在学习行动中,认真学习教师教授的音乐基础知识,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二、教学组织工作的目标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目标制定,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目标分为: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基础目标1根本目标2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1)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选择适宜的教材,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基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实施教育,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了解、音乐的欣赏以及音乐的表演活动,提升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其中不乏在遗传学意义上天生乐感良好、天赋优越的学生,也有音乐感觉一般,甚至对音高、音色的辨别不太敏锐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和感知音乐。划分教学组织工作目标的意义,就是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带来的审美体验。第一节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多元、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并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树立平等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学组织工作还应建立相对完善的综合评价机制,利用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一、执教主体和执教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执行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因此教师是执教主体。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既要传授音乐的基本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执教过程中要把音乐的美育功能最大化。在教学组织工作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相对于教师的主体地位而言,学生是执教的对象即执教客体,是教师进行劳动实践的客体,是受教育者。学生作为执教客体,在执教主体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受执教主体的引导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获得良好的体验。学生在从被动到主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主体性地位。主体引导客体,客体本身又有一定的主动参与的能力,所以主体引导的方式较为关键,能否调动客体的积极性、提升客体的兴趣,决定了教学过程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二、受教主体和受教客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对教师有一定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说,学生是受教主体,教师转化为受教客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不能自觉地接受教育,则再好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式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没有效果的教学对教师的影响也是消极的,无法教学相长。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近年来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学生、教材三主体论”等一些观点,这些观点都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而对教学中的主客体地位所做的探索。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其与常规文化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差异。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引导,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完成音乐表演、创作与欣赏等实践性活动。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单一地归并为“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以诠释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第二节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与客体音乐教学活动存在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性个体(执教主体与受教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性个体的教师和学生构成实质性的互动关系,结成对象性关系才具有主客体关系的实质。在执教过程中,作为执教主体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有效影响,增强了作为受教主体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化程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具有主体性。认识教学中主客体关系的目的在于发现和发挥教育活动中的人的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强调主客体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确认识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3第 三 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第六章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任何教学的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实施的,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组织工作和以学生为客体的组织工作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一、以教师为主体的组织工作以教师为主体的组织工作,是教师通过歌曲教唱、音乐作品欣赏、乐器教学、音乐实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音乐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以形成音乐审美,并最终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一 依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小学音乐教师应落实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强化教材的教育功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并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能力的训练1学习领域及传授方式2音乐知识的贯穿与作业评价3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二 时间、场地、教具的组织工作1.教学时间的安排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个班的音乐课程教授时间一般为每周23课时,所以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尽量紧凑些,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形式上,教师可以以学校的音乐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说课,从教学计划与教学形式等方面互相交流学习。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提问、互动的形式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投入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中来。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安排引出问题、互动、知识传授的时间,要把握好小学生学习的节奏性、时效性,要轻松愉悦地体现音乐的美育、教育功能。此外,课外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样需要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要把控好每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2.教学场地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场地。如果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进行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有些学校配备有钢琴、风琴或电子琴,可以为学生学唱或表演提供伴奏。学校如果有阶梯教室,可用音乐欣赏讲座的形式对大多数的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3.教具的选择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无意注意占优势;小学生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执教中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和伴奏乐器(教师操作为主)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辅助教具,如准备便于演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进行节奏的练习,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在学校教具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启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发现不同的音色表现力;在教具充裕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地组织教学。在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教学场地、准备好教具等,为上课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对教学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设法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如场地及教具等,使音乐教学不枯燥,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三 因地制宜的师资组织工作师资组织工作是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地制宜的师资组织工作需要在教师配备基本达标的前提下进行。新课改对义务教育体制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是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必须具备小学音乐教学的资质,取得符合要求的资格证。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是指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曾接受过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与理论的学习;接受过岗前培训,具备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在职期间仍不断地接受教育,并服从相应制度的监督与管理。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音乐综合性课程的整合能力;具有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熟悉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在师资组织方面,学校要合理地按照班级数量配备教师,合理地安排课时及工作量,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师资资源。第三节小学音乐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二、以学生为客体的组织工作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生理方面,小学生处于人生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如脑、耳、眼、手的功能快速发展;在心理方面,小学生的思维呈现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趋势,情绪也逐渐趋于稳定,无意注意比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