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XX河道整治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概述 1 1.2编制依据 2 1.3主要结论 3 第二章 水文气象 4 2.1流域概况 4 2.2水文气象 4 2.3附图 12 第三章 工程地质 13 3.1概况 13 3.2海港引河挡土墙地质报告 13 3.3通甲河地质报告 16 3.4运料河涵洞地质报告 18 第四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 22 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 22 4.2工程设计标准 25 4.3附图 25 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 26 5.1工程等别和标准 26 5.2工程设计原则 26 5.3工程计算 26 5.4工程设计 29 5.5工程项目汇总 32 】第六章 工程管理 33 6.1 管理机构及分工 33 6.2 工程管理 34 6.3 运行管理经费来源 36 6.4 管理设施 36 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 37 7.1施工条件 37 7.2主体工程施工 38 7.3施工导流、截流 39 7.4施工总进度 39 7.5施工组织 39 7.6施工管理 39 7.7附表 40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41 8.1环境状况 41 8.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 8.3施工期环境保护 43 8.4环评结论 44 第九章 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45 9.1工程概况 45 9.2编制依据 45 9.3工程大宗材料及总投资 45 9.4 经济评价 37 9.5附表 37 第十章 工程招标 38 10.1招标基本情况 38 10.2招标初步方案 38 附件:招投标情况表 挡土墙计算书 47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概述 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01¢,东径120°57¢。现状市区面积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区及开发区,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河、通启运河等为流经市区的骨干河流。 某市作为国家首次正式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其辖区范围内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市区范围建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工矿企业,不少国外大财团、大企业纷纷相继在此落户;港口、道路、桥梁、水利电力设施、邮电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因此,某市城区防洪除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2年度主要解决濠河周边水系防洪除涝矛盾,目前随着东部新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原有河道除涝标准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且绝大部分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不是非常明确除,二十多年来未进行清淤,目前河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积较为严重,阻塞河床,致使现有河道断面萎缩,影响了河道蓄水、排涝能力的发挥。每逢汛期,遇有大暴雨,涝水难以及时排出。加之沿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水腐蚀、发黑发臭,河床面貌极差。严重影响某市民身心健康,损坏了南通全国卫生城市的形象。现根据《某市河道整治规划》和《某市城市防洪规划》对某市河道进行分批分期实施,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现拟对其水环境整治。 2003年度河道整治主要针对东部主要骨干输水河道,高、低水系控制,主城区排涝水系调整、调向河道。市区河道整治设计思路主要采用仰斜式挡土墙加草皮组成的复合式护岸形式。挡土墙顶高程取汛期高水位加40~60cm超高;草皮护坡从挡土墙顶护至河道两侧道路;河道疏浚底高程取原设计标准;同时考虑到市区小区内河道较小,蓄水能力很差,在满足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放大河口宽度,增加小区内河道蓄水能力,以改善小区内人居环境。 根据对市区水系主要水利矛盾的分析,原河道在防洪除涝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整治市区河道,改善市区水系的水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1.2编制依据 1、 《江苏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江苏省水利厅,1996年12月; 2、 《海港引河、运料河、通甲河等市区河道断面测量报告》,某市江海测绘院,2002年11月。 3、 《某市城市防洪规划》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2年8月 4、 《某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某市水利局、某市水利学会2000年8月 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 7、 《某市统计年鉴》 8、 《某市水利志》 1.3主要结论 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445.4万元。 附表:2003年度主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一览表 分类项目名称 序 号 主要内容 估算经费 (万元) 建筑物 运料河涵洞 1 新建净宽3m涵洞 712.82 河 道 东 片 海港引河 2 河道疏浚3100m,新建护坡1800m 通甲河(五一路至海港引河) 3 河道疏浚300m,新建护坡400m 南川河(海港引河以西段) 4 河道疏浚1400m,新建护坡1400m 北 片 前进河 5 河道疏浚1000m,新建护坡400m 运料河 6 河道疏浚240m,新建护坡260m 工农河 7 河道疏浚360m,新建护坡460m 总 计 第二章 水文气象 2.1流域概况 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01¢,东径120°57¢。现状市区国土面积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区及富民港办事处,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确定未来市区规划用地范围将发展到466.2km2,人口将达到100万,包括某市市区及通州市的平潮镇、观音山镇、兴仁镇、小海镇、竹行乡、先锋镇部分地区、兴东机场净空控制区、南通农场、东方红农场、良种场等。城市发展方向以主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两头延伸,形成沿江带状发展态势。规划形成港闸区、主城区、开发区、江海港区四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形成带状组团式产业结构形态。 2.2水文气象 2.2.1水文气象 ⑴ 气温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最低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8.5℃(1995年9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0.8℃(1977年1月31日)。 ⑵ 降水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3.7mm,最大年降水量1465.2mm,最小年降水量641.3mm(1978年)。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64.6%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6-7月间梅雨和6-9月间的台风雨常造成本地区的严重涝灾。最大24小时降水量264.0mm(节制闸站),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1.7天。 ⑶ 风 春夏多东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1m/s,年最大风速26.3m/s(NE,1960年7月7日),瞬时最大风速30.4m/s(SW,1975年7月14日)。常风向E、ESE频率为10%,次风向NE,ENE频率为8%,各风向频率见下表: 表2-1:各种风向频率 风 向 N N N E N E E N E E E S E S E S S E S S S W SW W S W W W N W NW N N W C 频 率(%) 6 7 8 8 10 10 5 5 6 4 3 3 4 4 4 7 8 1949-1997年本地区受台风影响共110次,平均每年2.24次。台风风力一般6-8级,最大12级;1987年7号台风经过某市附近,瞬时风速20.0m/s。 ⑷ 冰雪 长江水域终年不冻,陆域最大冻土厚20cm,年平均降雪6天,多集中于1-2月间,最大积雪厚度17cm。 ⑸ 雾与日照 多年平均雾日天数为30.9天,年最多雾日数60天,最少雾日数5天,大雾平均为5.7天,年平均日照数为2223.3小时,日照面分率50%。 ⑹ 内河水位 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 正常控制水位2.25m 中高水系(中沙田区) 正常控制水位1.65m ⑺ 地下水位 市区地下水位基本与当地河网正常水位接近。 ⑻ 潮汐 长江南通河段的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潮波受径流和河形阻力作用十分明显,前波陡直,后坡平缓,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为2小时10分-6小时40分,平均历时3小时32分,落潮历时7小时10分-10小时30分,平均8小时52分。涨潮周期为12小时24分。 ⑼ 潮位 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据天生港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如下表: 表2-2:天生港验潮站潮位特征 潮 位 名 称 潮 位 (m) 备 注 潮 位 名 称 潮 位 (m) 备 注 最高潮位 7.08 1997.8.19 10年一遇低潮位 0.66 最低潮位 0.42 1959.2.29 20年一遇低潮位 0.56 平均高潮位 3.86 50年一遇低潮位 0.44 平均低潮位 1.97 100年一遇低潮位 0.36 最大潮差 4.01 100年一遇高潮位 7.18 最下潮差 0.00 200年一遇高潮位 7.44 平均潮差 1.93 300年一遇高潮位 7.59 最大水位差 6.66 ⑽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Ⅵ度考虑。 据江苏省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年南通地区共发生地震16次,一般强度在5级以下;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6.2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 2.2.2历史灾情及成灾原因 ⑴ 历史灾情 建国以来,我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其灾情统计情况见表2-3。 表2-3 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 时 间 天生港潮位 (m) 出险地点 灾情统计 发灾原因说明 1949.7.25 5.83 市区沿江 农田受淹3万亩 台风暴雨 1954.8.1 6.13 沿江圩区 农田受淹3.5万亩 洪水过境 1960.8.3 市区范围 农田受淹5.2万亩 暴雨 1974.8.20 6.38 芦泾、东港 农田受淹100亩 台风、大潮 1977.9.10 市区范围 树1万棵、房屋100间 台风 1988.9.22 桃园以东 外小圩250米被冲 暴雨、洪水过境 1989.9.12 姚港口两侧 280米滩面被冲 大潮、洪水过境 1991.6 市区范围 360间房屋倒塌 暴雨 1996.8.1 6.71 天生港电厂西 外小圩决口10米 台风、大潮 1997.8.19 7.08 二十八丈等 主江堤受损 台风、大潮 1998.3 二十八丈等 抢险费562万元 上游洪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