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版历史高考总复习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试题练)教学讲练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是近代西方文明兴起阶段,也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意志改造世界的阶段。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此后,出现了责任制内阁、两党制等,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从而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度,是民主制的一大创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外国的武装干涉,法国政体几经变化,直到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体制才最终确立 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得到拓展。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它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西、荷、法、英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产生并不断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法国、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技文艺 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产生,资本主义时代的浪漫主义文学、绘画和音乐产生 【考情探究】 5年考情 备考策略 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 全 国 课 标 Ⅰ 卷 2019,33,4分 早期殖民扩张 本单元属高频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英美政治制度的特点、近代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发展等主干知识上;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试题多运用新史料,设置新情景,开放式考查,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重大事件,体现核心素养立意 本单元内容较多,涉及的国家多、领域广,头绪复杂,建议以西方文明崛起为主线,梳理归纳主干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结合地理知识,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注意各主干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西方文明兴起过程中的思想解放、政治变革、资本积累等的内在联系,运用唯物史观审视这些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注重同时代中外历史比较的考查 2017,41(1),8分 法国大革命 2016,33,4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 2015,33,4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 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1.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  )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 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 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 D  2.19世纪初,英格兰49个大城镇中的21个不是选邑,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它们在1831年的居民人口分别是18.2万、14.4万、12.3万。一个无人居住的选邑可以推选2名议员,而一个10万人口的大城镇竟然没有自己的议会代表。这主要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 B.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C.“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了破坏 D.民主政治亟待完善 答案 D  3.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D.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答案 C  4.美国宪法的起草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分别代表北部资产阶级利益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以他俩为首的代表们在经历了长期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却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这表明(  ) A.宪法起草人不同立场引起会议争论 B.宪法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双方都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D.美国南北方经济矛盾被彻底根除 答案 C  5.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  ) A.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 B.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C.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D.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 答案 D  6.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7.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担心这个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5年5月发生了刺杀威廉一世的事件,俾斯麦以此为由提出取缔社会民主党,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予以拒绝。材料说明当时德国(  ) A.首相对帝国议会负责 B.工业化发展促进民主增强 C.君主立宪制下宰相没有实权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答案 B  8.1848年和1850年,普鲁士国王先后颁布两部宪法,成立两院制议会。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通过选举产生。下院拥有表决法案及预算案的权力,但如果上院反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都归于无效。这一现象反映出普鲁士(  ) A.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 B.代议民主制日渐成熟 C.政治变革的近代化趋向 D.议会两院间矛盾尖锐 答案 C  考点二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9.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答案 D  10.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答案 D  11.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 900公斤,白银30 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答案 C  12.下表为每10年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金银总数(单位:公斤)。据此可推知(  ) 时间 白银 黄金 1521—1530年 148 4 889 1541—1550年 177 573 24 957 1581—1590年 2 103 028 12 102 A.西班牙人民的生活成本会增加 B.封建主获得了更多的再生资本 C.西班牙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D.美洲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答案 A  13.“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 A  14.美洲被“发现”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  ) A.受到人文主义影响 B.始终遵循着国际法 C.密切洲际文化交流 D.抹杀土著的命名权 答案 A  15.有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D.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答案 C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崛起了一些地区性的商帮,他们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形成一支支颇有活力的生力军,纵横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在这些商帮中,徽商活动范围极广,“尽天下通都大邑及穷荒绝徽,乃至外薄戎夷蛮貊,海内外贡朔不通之地”,“足迹无或不到”,他们经营对象品类繁多,有盐、粮食、木材、茶叶、陶瓷、纺织品、书籍、文房四宝等,其中以盐起家者尤多,开设典当铺、旅馆、仓库的徽商也为数极众。山陕商人的活动地域最初局限于黄河流域,随着盐法的变化和实力的增强,逐步向南推移,终至“足迹遍天下”,经营项目也日益增加。主要有盐、粮食、棉布、丝绸、茶叶、铁器、木材、牲畜、陶瓷、金融典当等。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易市场在欧洲各国的密切关注下得以建立。首先是荷兰,其次是英国,分别设立了与东方进行贸易的垄断公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都在大西洋精心培植了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殖民体系。贸易保护大大超出了其推动者的想象。奢侈品成为主流,新商品成为奢侈品。虽然贸易使亚洲人、非洲人以及拉美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劳动和原材料成为新的商品,但是却普遍提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 ——[美]马克·凯什岚斯基等著《西方 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帮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明朝中后期和17、18世纪欧洲的商业发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并分析说明欧洲商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答案 (1)特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会馆为联系场所;活动地域逐渐扩展;从事传统的商业经营和长途贩运,涉及领域逐渐扩大。 (2)不同:中国仍是传统的经营方式,西方开始出现国家支持的近代化经营手段;中国仍是国内贸易为主,欧洲开拓世界贸易;中国以和平的方式经商,西方致力于拓展殖民地;中国的商业仍是传统的商品,欧洲的商业活动出现大量新商品。 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摧残;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激化了西欧各国的矛盾,引发了西欧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 考点三 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7.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