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野望》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野望》同步练习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gāo) 薄暮(báo) 落晖 晴川历历 B.徙倚(xǐ) 牛犊(dú) 禽鸟 芳草凄凄 C.边塞(sài) 堤岸(dī) 采薇 一去不返 D.燕然(yān) 淹没(mò) 征篷 燕啄春泥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徙倚欲何依 夕日欲颓 B.白云千载空悠悠 空谷传响 C.大漠孤烟直 争高直指 D.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来乍到 3.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野望》首尾呼应,“欲何依”与“无相识”相照应,突出诗人孤独无依之感。 B.《黄鹤楼》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表达诗人怅惘之情。 C.《渡荆门送别》既抒发了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D.《钱塘湖春行》的颈联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美景。 4.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东皋 驱犊 采wēi 薄 暮 燕 然 荆 门 落huī 徒 倚 千载 征蓬 萧 关 白沙堤 5. 野望 王绩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 ​理解默写: 1.诗人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使人感觉到山野间光与色的强烈辉映的句子是“ , 。” 2.“ , ”完全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6. 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诗人姓名 字号、别称 所处时代 代表作 ① 字无功,号东皋子 ② 《野望》 崔颢 盛唐 ③ ④ 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诗佛”雅号 盛唐 ⑤ 李白 ⑥ ⑦ 《望庐山澡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渡荆门送别》 白居易 ⑧ ⑨ ⑩ 7. 颔联和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野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田园牧歌气息的山野秋景。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野望》的颔联和颈联。 ①动与静 ②人与物 ③情与景 我选 (填序号)。 8. 《野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结合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9.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诗人在傍晚远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2) 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3)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1.C 2.A 3.B 4.gāo;dú;薇;bó;yān;jīng;晖;xǐ;zǎi;péng;xiāo;dī 5.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 诗人姓名 字号、别称 所处时代 代表作 ①王绩 字无功,号东皋子 ②初唐 《野望》 崔颢 盛唐 ③《黄鹤楼》 ④王维 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诗佛”雅号 盛唐 ⑤《使至塞上》《竹里馆》《鹿柴》《山居秋暝》 李白 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誉为“诗仙” ⑦盛唐 《望庐山澡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渡荆门送别》 白居易 ⑧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⑨中唐 ⑩《钱塘湖春行》《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7.[示例一]①;树棘、山野是静谧的肯塄与猎马的特与是动态的,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有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画面。 [示例二]②;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中,驱赶牛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示例三]③;举目四望,到处一片秋色,余晖下萧瑟、静谧的景色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人、收获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心中徘徊惆怅的情绪。 8.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尾联写作者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作者的孤苦无依。 9. (1) 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2) 两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谥的画面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3) 全诗于萧瑟寂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