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剖析及使用范例素材版(第18期)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写作剖析及使用范例素材版 聚焦·时代梦想 点击乌镇,洞见未来——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纵横论道,让乌镇这个千年小镇再次跃动起来。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古老历史与未来技术的牵手,赋予“万物智能互联”丰富内涵——站在屏幕前,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幅有世界名画特色的艺术照;走上传送带,就能跟随交互设计穿越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听机械臂灵巧拨动“手指”演奏《茉莉花》,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随处能感受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齐刘海、红眼圈、哪吒造型的“5G自动微公交”,只见它稳稳驶出站点,路遇行人,自动避让,“看见”红灯,自动停下。此外,还有很多智能化的体验,“刷脸”入住智慧民宿、VR+5G电影畅游“数字乌镇”……日新月异的技术,让人们对互联网的未来有了更多美好期待。 过去的25年,互联网已深刻改变中国。20世纪90年代,网易、搜狐、新浪等一批网站问世,门户时代开启,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启蒙阶段;此后BAT相继成立,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接着是移动互联网阶段,微信、移动支付、网络租车、移动视频……海量应用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33亿人;2018年,移动支付规模达277.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智能互联,开放合作,互联网之光照耀世界。50年前,互联网诞生;25年前,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2019年,从乌镇再出发,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也让中国更加融入世界。  【适用话题】 1、科技创新;2、智能互联;3、开放合作;4、网络安全;5、科技人文;6、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运用范例】 黑科技,让文化“活”起来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交融,“黑科技”有了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温度,悠远高深的历史文化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机械臂演奏《茉莉花》、手持放大镜变身博物馆、现场组一支AR乐队、用5G+8K直播技术展示非遗文化……在博览会现场,丰富的文化元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双手一挥,便能穿越回5000年前,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先民来一次“亲密互动”。借助VR技术,良渚古城遗址在博览会现场“活”了起来。智能应用,让历史“活”起来;智能互联,让未来更可期; 致敬·国家功勋 敦煌女儿——樊锦诗 樊锦诗先生历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了56个春秋,并且还在继续做着贡献。国庆前夕,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樊锦诗选择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她的恋人彭金章则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23年的两地生活。23年,2000多公里,这是怎样的时空距离?樊锦诗经历了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艰辛,也承受了孩子不在身边的痛苦。对樊锦诗而言,这是留给文化血脉的一份坚守;对彭金章而言,这是对妻子人生选择的一种呵护。爱一人、择一事、终一生,何其普通,又何其珍贵。1986年,她被批准可以离开敦煌,却选择了放弃。彭金章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奔赴敦煌。回望两位教授数十年来的付出,不管经历怎样的相思之苦、心怀何种愧疚之意,都抵不过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敦煌莫高窟,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樊锦诗的心,每一次召唤都让她意志坚决,而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夫妻二人更多的付出。一时的选择容易,一辈子的坚守却很难,但就是这样的一辈子,让莫高窟有了守护者,让敦煌多了一对“女儿女婿”。   【适用话题】 1、坚守奉献; 2、爱岗敬业; 3、 弘扬传统;4、甘于寂寞; 5、淡看名利; 6、担当作为;7、开拓创新;8、薪火相传。 【运用范例】 用青春守护文化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永远的敦煌、永远的莫高窟,可这“永远”二字有千钧重。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樊锦诗守护国宝半个多世纪,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一生的守望,换来了莫高窟壁画的永久性保存。它承载了樊锦诗们、彭金章们最实在的努力、最刻苦的付出、最坚定的勇气;也涤荡了浮躁的风气、扫除了浮华的市侩,更能点亮青春、呵护爱情、守护文化。 绽放·奋斗风采 吴大观:用一生熔铸“中国心” 他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他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吴大观。他用拳拳爱党爱国的不渝之心,铸就了护卫祖国蓝天的“中国心”。  在大学期间,吴大观开始学的是机械。目睹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祖国的天空肆意横行。吴大观遂立志航空报国,转入航空系。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吴大观拒绝了美国企业高薪聘任,毅然回国,走上了创建与发展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道路。  面对国家资金短缺、国外技术封锁、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吴大观千方百计克服阻碍,带领年轻的发动机设计队伍,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发动机的奋斗历程。吴大观披肝沥胆、忘我拼搏,以设计室为家,全身心推动发动机研制工作。在决定“太行”发动机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吴大观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中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否则,战机就会永远没有中国心!”吴大观等9位资深专家联名上书党中央,“太行”发动机项目得以立项。18年后“太行”终于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历史性跨越。 【适用话题】 1、人生选择;2、爱国报国;3、艰苦创业;4、珍惜时间;5、民族尊严;6、担当责任。 【运用范例】 初心不改,坚定不渝铸伟业 人只有在奉献与施与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大观年轻时就立志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祖国。在研制航空发动机时,他忘我地工作,不怕劳累,对其他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要求,为研制国产发动机培养人才。他还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关键技术经验和资料无私奉献给了西航。他用信念忠诚践行了中国航发人“国为重、家为轻”的家国情怀和“择一事、终一生”的价值追求;他用自己毕生的奋斗,诠释了“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赤子情怀。 万象·社会百态 比武状元, 闪光人生 ——高铁焊工谢元立   从职高毕业生成长为中国高铁行业的工人“明星”,伴随着中国高铁飞驰世界的脚步,谢元立跑出了人生“加速度”。1970年出生的谢元立,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师、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机械手班班长、全国劳动模范。他不仅开创了一线工人编制“自动焊”大型程序的先河,还是亚洲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机械手群的领军人物。浸泡在汗水中的十年转眼过去了,谢元立成为全国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焊接高手。1999年,长客股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焊接机械手,为了弄明白显示器上的英文,谢元立拿着英汉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只要有与焊接技术相关的培训班,他就报名参加。最后,谢元立硬是掌握了3种不同的编程方法。谢元立所在的车间成立了“谢元立技术创新小组”。这个团队不仅产生了十几名拔尖人才、高级技师和工人技师,还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难题。 【适用话题】 1、大国工匠;2、技术创新;3、不断学习;4、人生价值。 【运用范例】 点滴努力,成就人生 时光不虚度,谢元立对于中国高铁行业的热爱,对于祖国的热爱,都在点滴努力结成的硕果中闪光。 他以工人的身份屡次荣获国家级的声誉,谢元立的“逆袭人生”不但实现了小我价值,更是为中国高铁事业做出了出色贡献。而从普通焊工到一代焊接大师,虽然功成名就,但谢元立依旧保持冲刺的人生姿态。 品味·名言警句 1、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关山月 【哲思妙语】 绘画、撰文不应总画或写自已擅长的,真正能让画家、作者满意的作品,往往是之前从未尝试过的类型,打破习惯才能出新。对艺术家来说, 如果能打破常规,完全自由地创作,其成绩往往是惊人的。 【适用话题】 1、不断创新;2、突破自己;3、打破常规;4、勇于尝试。 【运用范例】 突破习惯,改变自己 “印象派”画家莫奈,十多岁时曾是小有名气的讽刺漫画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莫奈的创作灵感日渐枯竭,这让他非常苦恼。在一次旅行中,莫奈偶然接触到“巴比松画派”。受此启发,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跳出自己以往的创作模式,最终创作出《日出·印象》这一经典之作。正所谓“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对于艺术家来说,“熟”固然能生“巧”,但“生”往往更能激发灵感与创造力。 2、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哲思妙语】 只有那些长久深自缄默的人,那些长久如云漂泊的人,才能最终声震人间,最终点燃闪电。即在成就大事之前,必有相当长时间的自我积淀的过程。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适用话题】 1、立志做大事;2、孤独和寂寞;3、人生价值;4、缄默与爆发; 【运用范例】 声震人间,必长久缄默 尼采曾有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静水流深,沉静下方可孕育奔涌的力量;聚沙成塔,积聚后才能成就恢宏之美景。人生之巅的抵达,从离不开默默无闻的独自攀登。生命的绽放,必是由内而外的质变,是在一整个冬日的蓄势沉寂后,迎向春晖的自信笑靥…… 沈从文曾道出这样的困惑:“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偶然何以成为必然,归根结底,是无数细小的努力不断积累,成为我们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引领我们去摘取那“必然”的结果。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