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教案合集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苏教国标版语文六年级教案合集 资 料 汇 编 目 录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的朋友 2、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生命奏鸣曲》教学设计 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2 4、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弈》一文课例分析 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上《凡卡》一文后的思索 6、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一 7、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学反思 8、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武牧羊》教学设计之二 9、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口语交际《临别赠言》课堂实录 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顾•拓展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的朋友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简介   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提问学生,先由学生先说一说)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一)   1、生字词语音检查(加点字注音)   先由教师出示卡片(或ppt课件),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   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   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1)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   (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   (3)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   (4)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体会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6)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   (7)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   (8)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四、课堂互动过程(二)   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五、课后练习   1、收集开学第一个星期本班发生的主要事迹,在练习册中写出三四件。   2、对课堂进行的外貌描写进行补充完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生命奏鸣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为一种常用文体,在高年段的各册教材中均有出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步骤方法,即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说明的方法,进而提高表达能力。本课结构清晰,语言特点鲜明,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理清思路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的内容及方法,完成教学的重点,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学生默读思考。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一;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一;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一;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   2.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   3.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引用、类比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提示大家:A妇女受到歧视B死于白血病)   (二)讲读   1、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有什么含义   (外表美和内在美)   有关居里夫人外表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大家找一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第5、第7页)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请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最好用四字短语)的句式来表达   (1)淡薄名利(第8页),(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5;一;;一;6页),(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lt;如何理解好像文章的四段(4)持之以恒:(6页)(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6页,居里夫妇搞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7)坚定、自信: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7页)(8)科学献身精神:笔记本发射线(8页)   在文章第7页谈到: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有同学问: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大志、大求。   (在文章的第6页、第8页A爱国B对人类作出贡献C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2、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对此你作何评价   A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突出了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B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C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3、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词:永恒:她的贡献和优秀的品质将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A最直接抒发:第8页B间接类比:第9页   (三)、引申拓展.(探究居里;一;;一;居里夫人与我们)   有人说,居里夫人以自己的美貌和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她的事业,固然令人敬佩,但她不懂得享受人生,品味生活,这样做并不值得;也有人说,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把那么多的奖金捐赠出去,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如果她能有这些本属于她的财产,既能改善贫困的生活,又能添置实验设备等等,说不定能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呢!你认为呢?   (四)练习设计:   各小组以______的居里夫人为题,选取不同的侧面,对居里夫人作简单的介绍.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多又不重复.   第二课时(探讨文章语言特色)   从作者生平谈起,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二、请学生讨论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举例说明。   小结: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深化了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学弈》一文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学弈》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八组中新选编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选编《学弈》一文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